上一版/ 03 版:卫生科普天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脑卒中的识别、预防与康复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12月20日    来源:皖西日报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脑卒中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本文为您详细介绍脑卒中的识别、预防与康复护理知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突发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包括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脑卒中的高危因素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生活饮食习惯等,都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
  那么在生活中该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典型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言语不清、肢体麻木无力等。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快速识别的关键在于牢记“FAST”原则:Face(面部):是否对称,是否有口角歪斜;Arm(手臂):是否能平举,是否有一侧无力;Speech(言语):是否清晰,是否有言语障碍;Time(时间):时间就是生命,若疑似脑卒中,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援助。
  脑卒中的预防可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预防是指发病前的预防,是对有脑卒中倾向但尚无脑血管病史个体的预防,是三级预防中最关键的一环。对社区人群进行筛选,找出高危人群,对已经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医疗和护理干预,如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等。二级预防是指对已有过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病史的个体再发的预防。如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发展为完全性脑卒中。三级预防是指脑卒中后积极治疗,以促进康复、防止并发症、减少病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已经发生脑卒中的患者,康复护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生活起居、心理、饮食、并发症预防等多个方面。在生活起居方面房间需经常通风,地面保持干燥无障碍物,患者最好穿着安全防滑鞋具,以防跌倒。选择床的时候根据条件可选摇床加床栏,以防坠床。床铺经常晾晒和清洗整洁、干燥。衣服穿着应柔软冷暖适中内,勤换洗,时刻注意保暖。
  中风患者抵抗力差,口腔内的细菌比正常人高,需用盐水清洗口腔,预防口腔感染,有假牙者取出做好护理;对于吞咽不畅的患者,就餐后用盐水棉球清洁口腔,防止口腔炎或误吸。对于卧床患者每2-3小时翻身一次,避免患侧长时间受压,预防褥疮。家属应鼓励患者定时定量饮水、多吃水果蔬菜,定时排便,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中风病人生活大多不能自理,易表现为抑郁、悲观等,性格也会变得急躁,且偏瘫和语言康复时间较长,致残率较高,易复发,因此家庭成员应该给予理解、关爱与鼓励,帮助他树立信心,坚持锻炼,必要时也可以求助专业的康复人员制定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案。
  脑卒中患者身体会比较虚弱,在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还需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有利于身体康复。对于有吞咽困难者,应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粥等,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胃、肠道负担,以免引起腹胀、腹痛。
  对于脑卒中患者预防并发症的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长期卧床患者应经常更换体位并为其拍背咳痰,预防肺部感染,避免坠积性肺炎形成;还需要经常按摩双下肢,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患者大小便后家属及时清洗会阴部,保证患者衣物干燥及卫生,预防尿路感染。最后还需要定期检查及随访,遵医嘱正确服用降压、降糖和降脂药物等。
  预防脑卒中需要我们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保持良好的心态。而识别脑卒中则需要我们了解典型症状,掌握快速识别方法,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及时就医,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脑卒中属于临床常见症,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愿大家对于脑卒中做到知行合一,享受美好人生。
   (金寨县人民医院护理部 吕绍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