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综合新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命悬一线 多学科协作诠释抢救“加速度”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12月17日    来源:皖西日报

  本报讯(记者 宋金婷)近日,市人民医院上演了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命抢夺战”,普外科一病区、麻醉科重症监护病房、消化内科、介入病区等多学科医护人员接力救治、紧密协作,以快速的应急能力和精湛的医疗技术,成功救治了一名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
  12月1日晚上11时许,当大多数人已入睡时,介入病区主任田世江的电话声响起,电话那头传来急切的声音:“田主任,我们现在遇到了一个紧急情况,患者上消化道大出血伴休克,出血部位不明,请你尽快来会诊抢救。”接到电话的田世江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原来,61岁的患者张某(化名)一月前在上海进行了腹腔镜下胃根治术,因突发黑便、呕血1天到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胃肠外科伍德福主治医师会诊后考虑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收住入院。“刚开始患者看着还比较平稳,结果入院后出现大量呕血,量约500ml,血压急骤下降至70/30mmhg,上消化道大出血造成了失血性休克状态。”伍德福告诉记者,“病人血压10分钟内就掉没了,当时那个情景一看,赶紧予以输血等对症治疗,立刻通知各相关科室来会诊抢救。幸好我们提前考虑消化道出血,在患者入院的时候就进行了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就是怕万一大出血抢救不及,这为后面的一系列抢救打通了生命通道。”
  因患者失血性休克,相关科室会诊后,考虑出血量较大,当晚紧急转入麻醉科重症监护病房。麻醉科重症监护病房程峰主任医师、吴庆玲副主任医师、范会敏主治医师,秦海杰、胡兵、方芳等医护人员积极予以气管插管,在抗休克治疗后,消化内科刘晓燕主任急诊行床旁胃镜检查以明确出血病因。刘主任胃镜检查发现上消化道存在活动性出血,怀疑吻合口瘘。因患者失血性休克,出血部位不明,外科无剖腹探查指征,又紧急请来介入病区会诊,于是就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当时患者血压很低,生命体征不稳,命悬一线。”介入病区田世江主任会诊后认为可急诊行介入血管造影检查。生死时速,在麻醉科重症监护病房、输血管理科的大力保障下,介入病区田世江、朱家一医师、导管室刘在升护师为患者实施急诊介入手术。“手术是2日凌晨开始,历时一个多小时,在相关科室十余位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栓塞出血部位。”田世江告诉记者,术中造影发现患者在腹腔干动脉分支肝总动脉、脾动脉分叉处假性动脉瘤伴破裂出血,“这个部位出血比较罕见,因为动脉压力大,且血管粗大,出血量大,短时间就可以造成休克,栓塞难度也较大,我们术中共用了22枚弹簧圈才完全封堵住血管破裂口。”
  手术结束后,患者生命体征逐渐稳定,术后转入麻醉科重症监护病房继续治疗。现在患者病情已经平稳转回胃肠外科,经过普外科一病区主任张巨合、主治医师伍德福的精心治疗,目前患者恢复良好。“我真是捡了条命,多亏了你们,真是打心底里感激。”见到医生来查房,张某就忍不住道谢。
  “该例急性重症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救治,体现了我院在抢救急危重患者中以病人为中心,充分发挥多学科紧密协作,团队配合作战的优势,出色地完成了这次救治任务。”回忆起手术室当时的情景,田世江依然很感动,“在栓塞完最后一个弹簧圈,终于成功封堵止血后,我们在场所有医护人员都松了一口气,当时手术室里都是来自各科室的一帮青年骨干,大家穿着铅衣,不惧射线、心无他念,只为至高无上的生命而奋力拼搏,这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医护人员爱岗敬业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这样的场景,在六安市人民医院经常上演。无论白昼还是黑夜,无论节假日还是工作日,只要患者病情需要,便是医务人员冲锋陷阵的号角。在紧急关头,多学科紧密协作,医务人员凭借专业的救治技能和满腔的爱心,为患者构筑起一道道坚实的生命防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为生命点亮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