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奋进强县之路阔步阳光大道
——新中国成立75周年霍山发展成就综述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4年10月01日 来源:皖西日报
金秋十月,我们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喜庆节日。1949年到2024年,在这75年时间里,英雄的中国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中国成就”。风雨兼程、春华秋实。霍山作为革命老区始终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同步,一次又一次掀起改革攻坚、创新赋能的“霍山实践”,奏响城乡融合、均衡发展的“交响歌曲”。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霍山县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富县、旅游兴县、人才强县、开放活县、文明育县”六县战略,不断释放新的创造活力,南岳大地徐徐展开乡村振兴、城市文明、产业兴旺、市民幸福的宏图巨卷,成为全市乃至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建国初期,霍山县经济基础极为薄弱,1953年地区生产总值仅为467万元,常住人口7.8万人,财政收入仅为164.6万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县经济快速发展,1976年经济总量突破5000万元,1982年突破1亿元大关,到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霍山县坚持生态文明引领、绿色转型发展,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发展动能不断释放,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跃升。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76.3亿元增至2023年的220.06亿元,财政收入由16亿元增至45.67亿元,跻身2023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荣获“2024安徽县域综合实力30强”,实现争先进位,高质量发展的霍山璀璨满途、未来可期! 工业制造加速集聚 新中国成立之初,霍山仅有纺纱、轧花、榨油、酒精等几家小作坊,工业产品品种少、产量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霍山审时度势,立足全县实际,提出了工业兴县的思路,从发展乡镇企业起步,逐步建起了县纸厂、外贸加工厂、瓷砖厂和酒厂等企业。霍山县委、县政府认准工业发展之路,一任接着一任干,深耕实体经济,一代又一代民营企业家筚路蓝缕,使全县的工业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健康发展。时至今日,霍山产业布局愈加清晰、优势产业愈加茁壮。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撑起霍山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先进制造业、金属结构制造、航空、核电、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等11条重点产业链多点开花,“龙头型”企业、“小巨人”企业领跑经济发展,迎驾贡酒获批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应流集团荣获全国机械工业产品质量创新大赛金奖,工业发展实现了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成功获批省级先进高温合金基础材料特色产业集群,大别山生态食品特色产业集群成效评估位居全省前列。在声声号角下,霍山工业企业正以燎原之势乘风破浪、向阳生长! 乡村振兴全面起势 霍山县于1986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贫困县,2001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霍山县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作为根本目的,不断改善民生,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增加居民收入,逐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霍山县委、县政府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将3.2万人镶嵌在扶贫产业链条上,坚持系统推进、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合力攻坚,2012年在大别山区县中率先“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9.78%。特别是牢记2016年习近平亲临考察六安时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的殷殷嘱托,举县而为、尽锐出战。至2019年,全县累计实现10416户30062人顺利脱贫、4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霍山成功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围绕霍山石斛、霍山黄芽等“土特产”大作文章,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5600亩,建设高标准茶园2.8万亩、生态茶园5万亩。主导制定《霍山石斛人工栽培技术规程》国家标准,霍山石斛连续七年入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百强榜,霍山黄芽入选2023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声誉百强榜,与儿街、太平畈成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霍山成为农业特色产业强县愈发名副其实、名声大噪! 两山转化成就名气 巍巍大别山,主峰在霍山。霍山地处大别山腹地,上世纪80年代,县城面积不超过5平方公里,全县“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布局,使得霍山长期“养在深山人未识”。 霍山县始终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注重从长远规划着手,从顶层设计入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守牢绿色资源底线。累计拒批不符合环境准入项目152个,关停重污染企业和规模养殖场47家,投入15.6亿元实施水源地保护和水污染治理项目200余个,生态屏障持续筑牢。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党的十八大以来,霍山县坚持做强绿色产业,端牢绿水青山“金饭碗”,在打通“两山”转化路径上做大文章、谋实举措,推动“生态+”融合发展,青山绿水释放生态红利,如发展“生态+农业”模式,“霍山黄芽”“霍山石斛”“迎驾贡酒”“漫水河百合”“霍山灵芝”和“霍山黄大茶”6个生态农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发展“生态+旅游”模式,陡沙河温泉小镇、大峡谷漂流、六万情峡景区、大别山滑雪旅游区靓丽呈现,全域+全季旅游蓬勃发展。2019年霍山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荣获“安徽十大全域旅游目的地品牌”,2023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约71.5亿元。霍山“朋友圈”不断拓展,“美誉度”大幅攀升! 民生福祉切实增强 新中国初期,霍山民生凋敝,到处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土路。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修马路、造学校、建医院……”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 民生,是最温暖的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霍山各项民生事业走上发展的“快车道”。累计投入交通建设资金78.2亿元,完成六潜高速大别山东互通立交、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G105霍山段改建等26个重点交通项目,升级改造国省干线公路320公里,新增一级公路58公里,建设农村公路2780公里,144个村(社区)全面实现水泥路、公交车“双通”,山区群众实现搭脚上车、踏脚进城,霍山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投入水利建设资金60亿元,实施桃源河水库、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重点水利项目80余项,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0.5万亩,解决29.85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2019年11月,霍山率先在全省完成水电供区电网资产移交。2022年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三步走计划”,14.3万山区群众“用电难”成为历史。2021年5月,在全省率先成立县级水投平台公司——安徽大别山水利投资有限公司。2023年6月,省水利厅在霍山召开全省“两手发力”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现场会,向全省推介霍山经验。 温情民生路,花开幸福来。近年来,霍山县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坚持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年均民生支出占总支出80%以上,年均投入35亿元,深入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和50项民生实事,民生工作完成率稳居全市前列。城乡就业、居民养老、特困救助等工作扎实推进,被授予全国五保供养先进县、全省双拥模范县、全省残疾人工作示范县,迎驾集团获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霍山县持续锚定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不动摇,持续推动公共服务更有温度。依托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建立数据项4874个、数据量达380万条,实现旅游服务和市政网格化、全时段监督管理。持续开展“15分钟阅读圈”建设,建成5个城市阅读空间,在中心城区打造5685平方米的“国家一级”图书馆,累计接待读者76.2万人次。建成66713平方米的县体育中心,年均接待健身群众40余万人次,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广大群众体育健身需求。以霍山为主景地的电影《我的瓦尔登湖》正式上映,《让石头开出花来》荣获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历经时光变迁,民生实事项目有传承、有创新、有发展,霍山为民初心始终如一、亘古不变! 75年春华秋实,75载接续奋斗。回首过往,霍山巨变的每一步都书写下奋斗;展望未来,霍山的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接续奋斗。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阔步走在阳光大道上,霍山广大干群将继续坚守初心、砥砺前行,乘势而上、开拓进取,奋力开创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新局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