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百舸争流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4年10月01日 来源:皖西日报
大事记 2000年,撤地设市以后,六安工业进入改革攻坚阶段。 2004年,宁西铁路开通,六安火车站正式投入运营。 2013年,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3年,六安实现生产总值1010.3亿元,突破千亿元大关。 2018年,六安火车站站新站房建成启用。 2020年,现行标准下70.9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4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区全部摘帽。 2021年,上海市松江区结对合作帮扶安徽省六安市。 2022年,六安实现生产总值2004.6亿元,破两千亿元大关。 2022年,上海市对口合作六安市。 2024年,合武高铁(安徽段)开工,六安北站同步推进。 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合六经济走廊重要节点。 云上屋脊、岸上草原、古树人家,一路美景,一路人文。 在天然氧吧中畅行,看山看水看村落,山水趣园,人文风物排闼而来。 2024年8月开工的美丽公路示范项目途经霍山县单龙寺镇、磨子潭镇、大化坪镇、太阳乡,将旅游景区、特色小镇、历史文化名村、农家乐、民宿经济等串珠成线,地方元素与美丽公路深度融合,营造了美丽舒适、绿色生态、安全畅通的公路环境。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六安的交通建设,从坑坑洼洼的烂泥巴路起步,不断提速提级,为创造更加美好生活先行“铺路”。 为梦想前行。 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见证着巨大变化。以“行”为眼,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时六安交通的窘迫:全市仅有234.5公里公路,基本上都是坑坑洼洼的烂泥巴路或者碎石路。 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出行难题,六安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到1978年,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4246公里。1998年G312竣工通车,标志着六安第一条一级公路诞生。2002年,六安第一条高速公路——合安高速建成通车,六安不通高速公路成为历史。2004年,宁西铁路开通,六安火车站正式投入运营。2018年8月,经过改扩建的六安火车站新站房正式开通启用。 铁路网纵横延伸,高速公路突飞猛进,干线公路内联外畅,农村公路日新月异,水运网星罗密布。75年来,六安交通基础设施大步跨越,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为六安高质量发展当好“开路先锋”。 作为经济发展的脊梁,75年来,六安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规模发展、结构优化的巨大变化。2000年撤地设市以后,六安工业进入改革攻坚阶段,工业化核心战略引领六安踏上了工业强市的激越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六安工业厚植发展动能、育强产业支撑,推动“融长入圈”,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较快增长。以应流集团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六安钢铁控股集团为龙头的铁基材料产业集群、以迎驾集团为龙头的食品健康产业集群、以精卓光显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长江精工为龙头的新型建材产业集群迅速壮大,以明天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布局。六安工业在绿色振兴、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 百花齐放,欣欣向荣。 2023年全市粮食产量72.45亿斤,实现“二十连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2.3亿元。从建国初期的“靠天收”,到科技强农的实力提升,乡村振兴活力迸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城市建设完从“基础薄弱”到“功能配套”,住房发展从“窝棚忧居”到“品质优居”。十八大以来,我市高水平塑造国土空间格局,推动中心老城功能完备,东部新城加速腾飞,魅力河西提速发展,绿色城南快速蝶变,新型城镇化内涵更加丰富,城乡面貌深刻变化。 再遥远的距离,都能随时相约。从上个世纪70年代经过人工转接的“摇把子”时代,到90年代腰别“BP机”手持“大哥大”的移动时代,再到如今的移动视频互联,移动通信实现了从1G到5G的转变……改革开放纵深推进,“融长入圈”增添新动能,金融科技便捷日常生活,服务业态丰富而有活力。75年,六安经济蓄势发力,百舸争流,必将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聚力前行。 丁集婚纱小镇。 G312合六路快速路高架桥。 2024年5月21日,安徽六安—宁波舟山港铁海联运班列正式开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