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节水合同算出的“生态大账”
王雨生 本报记者 宋金婷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4年09月05日 来源:皖西日报
建设运营规模达4万立方米/天的污水处理厂,为76家纺织企业服务,而园区却不用花一分钱,你肯定会问,还有这样的好事?金寨嘉盛纺织工业园就走出了这样一条新路,不仅开启市场化节水新模式,让多方受益,更激发无限活力,实现了经济与生态共赢。 9月2日,记者从市水利局获悉,水利部近日公布了全国39个合同节水管理典型案例,其中工业领域7个,我市金寨嘉盛纺织工业园合同节水管理项目成功入选,系全省唯一一个工业领域典型案例。 金寨嘉盛纺织工业园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引入节水服务企业投资建设,采用用水费用托管型和建设收益型组合模式,合同期为10年,节水服务企业接纳甲方生产废水并每日提供1—2万立方米符合水质要求的工业循环水,甲方根据提供的工业循环水量按月支付水费及污水处理费。节水服务企业同时参与工业园区建设,与收益较好的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有效融合,保障节水服务企业收益。 “实际上也不是真的‘白送’。”市水利局水资源管理科科长石全介绍,后期通过支付水费等多种模式让节水服务企业逐步收回投资成本并盈利。“纺织企业是用水大户,污水必须经处理后才能排放,而建一座可以循环利用的污水处理站,这笔钱又不是轻易就能拿出来的。”合同节水新模式实现了多方共赢:节水服务企业风险小,项目采用他们的技术装备,节水基金提供资金支持;用水单位负担轻,有效破解资金和技术短板;政府财政压力小,牵线搭桥,利用市场手段实现节水目的。 “项目实施前,企业用水总量高达1.48万立方米/天,项目实施后,企业用水总量为0.08万立方米/天,通过废水回用,实现了用水总量大幅减少,大幅降低企业新水使用率,显著提升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年节水量406万立方米,甲方企业每年节约水费1218万元。”石全算账给记者听,处理达标后的工业循环水将100%用于生产,实现了真正的废水“零排放”,合同节水不仅让用水户在节水“小账”上受益,更使城市在生态“大账”上受益。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强化政策导向,激发内生动力,为合同节水管理探索新模式、总结新经验,推动用水管理向精细化、智能化转变,早日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示范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