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专 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汇聚人道力量 谱写博爱华章

——我市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8月29日    来源:皖西日报


  2019年1月8日,省红十字会来我市开展慰问调研。
  2024年2月23日,市红十字会联合落水桥社区开展元宵节文明实践活动。
  2024年6月12日,六安市庆祝第二十个6·14世界献血者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
  2022年8月18日,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安徽六安分队成立。
  2021年8月7日,六安籍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冯贤瑞赴合肥捐献。
  2023年10月13日,六安市代表队在第五届安徽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获得团体二等奖。
  2024年5月8日,市红十字会在城南镇为军图应急救援队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

  2024年5月,市红十字会联合市消防支队为全市消防队伍2024年度应急救护培训班学员开展“救在身边,生命教育”活动。
  高校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开展暑期“益行计划”志愿服务活动。
  2023年5月,全省消防救援队伍水域救援师资骨干培训班在我市开训,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师为学员进行专项培训。
  巍巍大别山,雄峰崛起;悠悠淠河水,奔流不息。
  在山水交融的红色热土上,活跃着一支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的爱心队伍:在救灾现场,他们凝聚爱心,组织志愿者参与赈灾救援,发动社会爱心人士捐款捐物,情暖万家;在社区、学校、机关,他们细致讲解红十字运动历程,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守护生命;在需要帮助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扶贫济困,传递真情,用行动践行着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光荣使命,这就是六安市各级红十字会。
  自六安市红十字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以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市红十字系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工作重要论述和红十字事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秉持“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各方力量,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人道需求,聚焦主责主业,拓宽公益渠道,延伸服务触角,加强自身建设,用温情传递大爱力量,让博爱之花开遍皖西大地。
  回首过往,逐光而行,次第绽放——
  10年来,共募集人道款物总价值达1.05亿元;
  实施“博爱家园”项目5个,项目资金达171.8万元;
  累计培训持证救护员2.6万余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7人,完成人体器官(遗体、眼角膜)捐献157例。
  ……
  一批批热心人道事业的会员、一支支志愿服务队伍、一个个基层服务阵地,在备灾救灾和恢复重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民生保障和健康六安建设的各条战线上,展示着红十字的温暖和力量。
人道救助 于困境中播撒希望
  “要时刻关注汛情灾情,及时准确核灾报灾,有序高效开展救灾救助工作,不折不扣把救灾救助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支工作组、救援队、志愿服务队、广大红十字志愿者要时刻备战,确保有灾情的地方,就有我们的身影。”2020年7月,六安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后,面对灾情,市红十字会闻汛而动、积极响应、主动作为,总价值超过90万元的物资通过各县区红十字会第一时间转运至40个受灾乡镇。全市红十字系统共募集救灾款项322万元,全部用于受灾群众的安置救助及灾后家园重建工作,把社会各界的关爱迅速送达受灾群众手中。
  哪里有灾害,哪里就有红十字人的身影。多年来,无论是日常生活中困难群众的人道救助,还是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时的应急救援,全市各级红十字会总是及时伸出援手。不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持续推进备灾物资储备仓库规范化建设,严格物资采购、储备、调运、发放流程,提升物资储备能力,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2021年,市级备灾库被评为“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四级物资储备库”。同时,建立六安市红十字救援队,坚持平战结合,加强平时训练,定期开展演练,不断提升队伍素质,加大设备设施投入,红十字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提高。
  参与助力乡村振兴,是红十字系统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政治自觉,也是红十字人坚守人道初心、厚植为民情怀的职责所在。“博爱家园”项目正是红十字系统为促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在基层开展的惠民工程。
  8月24日上午,在金寨县花石乡千坪村的画石谷农庄,游客熙壤,农庄负责人胡华胜正带着工作人员热情迎客。
  千坪村地处大别山腹地,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但2017年以前,由于交通闭塞,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全村有20余户村民只能望“旅游资源”兴叹。2017年4月,市红十字会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支持下,将“博爱家园”项目带到此处,为村集体发展和村民增收解决实际困难。“我家通过‘博爱家园’生计基金贷了5万元,用于民宿房间设备升级,把服务档次再提升一个级别。现在,每到节假日,近20间客房基本客满,饭馆每天中午还有翻台。按照生计基金的要求,我还聘请低收入人员到农庄做工,帮助他们提高收入。”盘算着周末的收入,胡华胜乐呵呵地说。
  据悉,除了千坪村,市红十字会还陆续在舒城县城关镇伏虎村、霍邱县新店乡赵郢村、金寨县古碑镇宋河村设置“博爱家园”项目点,合理利用“生计基金”为项目村援建小型防灾减灾工程、卫生健康工程和设施、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设施,扶持合作社和乡村企业带动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同时,面向有需要的人群开展一系列公益活动,惠及5000余人。
  2019年7月,全省博爱家园助力脱贫攻坚现场推进暨培训会在我市召开。持续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筹集发放款物价值225万元;大力实施“红十字天使计划”,为418名白血病、先心病患儿申领救助资金1183万元,有效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广泛开展社会募捐,向社会公布募捐账号,募集捐助资金,先后有北京罗麦科技有限公司、布勒(无锡)商业有限公司、南京钢铁有限公司特钢事业部、工行安徽省分行、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六安中心支公司等单位对我市捐款助困助学。
关爱生命 安全“救”在身边
  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和卫生健康知识,组织志愿者参与现场救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责,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具体行动。近年来,我市聚焦生命健康教育,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完善红十字应急救援体系,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品牌。
  “当心跳、呼吸骤停时,马上采取心肺复苏是最有效的应急救护方式……”近日,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师走进新华保险六安中心支公司,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现场,应急救护师围绕心肺复苏术、创伤救护等理论知识以及应急救护的主要步骤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利用模拟人开展徒手心肺复苏术和自动体外除颤仪实操训练。这样一堂专业实用的救护培训课,正是全市红十字系统持续提升群众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普及程度的活动缩影。
  近年来,全市各级红十字会瞄准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联合教育、民政、交通等部门,深入推进应急救护培训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五进”活动,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为市内高校、市直单位以及企业等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大力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在扎实推进应急救护培训的同时,充分利用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国际志愿者日、全国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办好宣传纪念和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活动,做到重大节日集中宣传、重点工作连续宣传、日常工作随时宣传,提升公众对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
  “同志,同志,你怎么了?醒一醒……”日前,在市消防救援局特勤中队门前,该中队红十字持证救护员刘继斌为一名突发意外摔倒、失去意识的市民成功实施了心肺复苏,为后续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之前参加了市红十字会组织的应急救护培训,学到了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包扎等急救知识和技能。自救互救能力的提升,让我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和身边人。”刘继斌如是说。
  因应急救护培训受益的情况不是个例。随着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率和公共场所急救设备配备率不断提升,公众的急救能力显著增强,应急救护工作进一步实现“由训到救”转变。校园球场上、车辆不断驶过的马路旁、人流涌动的候车大厅,他们在危急时刻伸出援助之手,实施有力的现场应急救护,托举起生的希望,成为红十字会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的生动写照。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训持证救护员2.6万余人,年普及培训5万余人次,“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社会氛围越来越浓。2019年,在全省应急救护技能大赛中,我市红十字会荣获亚军,并斩获两个单项奖(计五个单项奖)第一名;2023年,在全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中,我市荣获团体二等奖;2018年,被省红十字会评为全省应急救护工作先进单位。
聚力“三献” 用爱点亮微光
  5月9日,家住金安区的赵女士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年龄永远定格在了59岁。她捐献的一个肝脏、一对肾脏和一对角膜,帮助3位器官衰竭患者重获新生、2名眼病患者重见光明,她的生命也以另一种方式得到了延续。
  “消防员的任务是在危急时刻救人,捐献造血干细胞也是在用另一种方式救人。”7月4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的捐献室里,“90后”消防员李军朴实的一席话,让在场的每个人都为之动容。作为我市消防系统首例异体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用爱和热血让千里之外一个素未谋面的白血病患者重新看到了生的希望。
  2020年5月7日晚,六安市蓝天救援队57名队员在市红十字会签下了人体遗体(器官)志愿书,完成了集体志愿登记。这也是我市启动人体遗体(器官)捐献工作以来,集体登记人数最多的一次。
  ……
  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被称为“生命的礼物”。参与和推动“三献”工作是红十字会的重要职责之一。每一次捐献都是建立“生命之桥”的重要环节,连接着捐献者与接受者的命运。多年来,市红十字会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大力开展生命健康教育,围绕宣传动员、捐献服务、人道关怀,持续有力推动“三献”事业蓬勃发展。
  2010年以来,连续6届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荣誉称号,1958名个人分别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银、铜奖。2020年,全市有7613人登记成为器官(遗体、眼角膜)捐献志愿者,这一数字在2024年7月底突破2万人。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实现器官(遗体、组织)捐献157例,数量位居全省第三。2015年中华骨髓库安徽分库六安工作站建成以来,积极招募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18年实现我市首例造干捐献,截至目前成功实现7例捐献,已有875人登记成为造干捐献志愿者,他们的血样被保存在中华骨髓库,等待着与患者配型。
  这些充满爱心的“生命的礼物”,不仅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也让社会变得更加温暖,让文明以另一种力量延续。更让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在红十字会的号召下,回应社会的关切呼唤,彰显时代的道德理想,让人收获感动,也收获精神的成长。
  大爱浸润人心,希望生生不息。奋进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推动六安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全市红十字系统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更加昂扬的精神、更加饱满的热情,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扎实奋进,奋力书写我市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六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