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六安开发区·纵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以环境之“优” 促发展之“进”

——六安开发区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许纪 谷姝 本报记者 储勇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7月11日    来源:皖西日报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发展的“土壤”,“土质”优劣直接关系市场主体兴衰、市场要素集聚、发展动力强弱。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今年以来,六安开发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聚焦优化政务环境、要素环境、法治环境,推动营商环境整体水平实现新提升,为企业蓬勃生长厚植优良沃土,以营商环境新提升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深化改革创新,创优服务更“走心”
  加强包保联系“一线问需”。充分运用“三员一官一平台”工作机制和月度企业家会商会制度,常态化开展“两外”企业走访、“千名干部联万企”、产业联盟会商会活动,建立健全“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和企业诉求“挂号”机制,并设置企业诉求“挂号”政务服务窗口,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落实。今年以来,全区先后组织包保企业干部联络员、营商环境网格员、行业首席服务员、营商环境体验官共280余人,累计走访企业772家次,宣传惠企政策760余次,收办企业问题诉求280余件。
  分类处置实现“高效解难”。根据企业诉求办理难度和轻重缓急程度,建立分类处置模式,出台《六安开发区为民为企诉求办理工作制度(试行)》,严格落实企业诉求“四快”办理机制,实现快交办、快核查、快处置、快反馈,按照“135”时限规定,要求简单问题1天办结、一般问题3天化解、复杂问题5天答复。对重难点诉求,组织相关责任单位及时会商研究解决,对较为复杂、短期不能办结的诉求,报请管委分管领导提级办理,必要时提请工委管委专题研究、高位推动,确保“办不成的事”有人管、有人做、能办成。
  以点带面“解决一类问题”。坚持系统谋划,树立系统思维,制定解决“一类问题”相关措施。针对园内企业反映的招工引才难、缺少扶持政策等共性问题,分别出台《六安开发区助企引才招工若干措施(试行)》《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助企(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措施(试行)》等文件,实现“解剖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的转变。通过某公司压力检查装置隐患问题,全面排查区内所有机械行业企业,发现存在同类安全生产隐患企业11家,协调帮助企业节省隐患整改成本约20万元。
  惠企政策推行“免申即享”。依托安徽政务服务网六安分厅,实现免申即享“四个率先”,即率先在全市实现“四网融合”兑付资金,率先将招商引资奖补资金通过“免申即享”兑付,率先在县区实现条件式兑付,率先通过安徽省“皖企通”平台兑付惠企资金。截至目前,共发布“免申即享”政策15个,发布政策服务135条,兑现各类奖补资金约2.06亿元,惠及企业645家。
  项目竣工实行“联合验收”。在全市创新建立工业项目竣工联合验收“一个标准、一套人马、一次办结”的“三个一”制度,成立由住建部门“首席验收师”为组长,由消防、城管、规划等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联合验收服务小组,在收到企业验收申请后,立即开展上门服务,根据标准化工作清单,逐项核实,确保“一次办结”,变“验收后问题整改”为“建设中包保指导”,为项目落地按下“加速键”。
突出协同联动,要素保障更“用心”
  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围着企业转,加强统筹协调,全方位提升要素供给保障能力,破解企业项目发展难题,为开发区营商环境注入强劲动能。
  建立专班护航项目落地。创新“周六项目日”和专班调度机制,提供全流程、全周期、全链条服务。建立项目调度清单库,对所有入库项目统一实行“六个一”工作机制,明确一名管委领导提级管理、组建一个专班全程服务、制订一份建设方案统筹调度、绘制一张推进图挂图作战,真正做到项目推进一抓到底。常态化推进项目“四证齐发”,实现“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今年以来,“周六项目日”累计调度项目90次,解决要素保障问题65个,全区纳入市级重点项目43个,实现开工率92%、竣工率30%。
  多措并举助力引才育才。落实招工引才助企若干举措,建立校企共建人才培育长效机制,依托六安人才港开展“四上”企业高管和人力资源经理研修班培训,强化企业技能人才培育,与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搭成校企对接人才培育计划。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高校行”“春风行动”“送工进企”等招聘活动29场,企业新员工岗前、中高级工技能提升培训22个班次,培训合格434人次,为园区43家企业解决用工3801人。
  挖潜盘活保障用地需求。挖掘存量建设用地利用潜力,进一步增加工业建设用地有效供给,有效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创新盘活低效用地新路径,积极采取“容缺受理”+“限时补缺”方式,开展涉企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见底清零”大起底行动。今年以来,共处置低效用地4宗796亩、批而未供土地162亩。
  创新金融服务为企纾困。创新开展金融服务“五进”活动,持续深化主题帮扶,强化公共服务支撑,增强企业金融服务获得感。充分发挥财政金融杠杆作用,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等问题,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切实增强企业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今年以来,共帮助区内763家企业获得信贷投放约28.04亿元、18家企业获批“园区贷”“科技贷”资金8020万元。
  推动要素集聚增强发展动能。积极对接建设单位国网六安供电公司,建设110kV白鹭变电站正式投运;设立六安供电公司开发区分公司,优化供电路线,精准匹配企业用电需求,提高园区供电保障能力。与三峡水务有限公司积极对接,强化供水跟踪服务,提高园区能源要素保障水平。
聚焦助企安商,法治护航更“安心”
  深入推进“清风护航”行动。印发《深入实施“清风护航”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文件,发挥“监督再监督”职能作用,坚决惩治损害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党员和公职人员在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惠企政策落实、涉企行政执法等领域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对破坏营商环境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曝光一起,持续推动全区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全面畅通“平安赋能”渠道。发挥市公安局为企服务中心作用,设立全市首个警企工作站,积极搭建“警企直通车”,建立“网上警企议事厅”,及时征求和了解园区企业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改进工作、强化服务。主动上门服务,组建反电诈宣传小分队,深入辖区企业开展“反诈进企业”活动,通过集中宣讲小课堂、面对面指导、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为企业员工筑起一道反诈安全屏障,守护好企业员工“钱袋子”。
  推深做实“府院联动”机制。推动开发区人民法庭落地建成,由专职人员为园区企业提供诉讼调解对接、多种解决方案、案件审理和调解一体化的优质司法服务,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提高整体治理能力,开创优化司法服务的新局面。今年以来,破获涉企案件121起,同比上升16%,追赃挽损100余万元。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开发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部署要求,以一系列更具突破、更有实效、更加可感的政策举措,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持续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获得感、安全感,为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