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要闻·理财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创新赋能,注入发展新动力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4月25日    来源:皖西日报

  (上接一版)
  科研创新平台是提高科研人员创新和实践能力,提升科研机构创新水平的重要载体。近几年来,安徽工研院六安院围绕高层次人才科技团队,通过共性技术研发、中试场地供给、设备共享、知识产权服务、投融资服务构建创新资源开放供给链。同时,不断完善孵化器管理办法,推进孵化器建设,现有在孵企业33家,累计申报知识产权154项,目前已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
  “作为院地合作科创平台,安徽工研院六安院坚持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主线不动摇,重点汇聚合肥物质院以及安徽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成果、人才等创新资源,通过二次熟化,打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为六安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安徽工研院六安院院长胡坤表示。
  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目前全市共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5家,其中省技术创新中心1家、省重点实验室6家、省级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省企业研发中心4家。
  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如今,在皖西大地,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成果逐步走向市场,市民已时刻能感受科技带来的便捷。
强支撑,发挥创新要素赋能作用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引进一批人才,有时就能盘活一个企业、撬动一批产业。
  2022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实施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八大工程”,创新实施“鸿雁回归”就业创业综合工程,实现人才回归、资金回流、项目回迁,推动老区由“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蝶变;2022年10月12日上午,六安市人才公寓入住启动仪式举行,并迎来首批高层次人才入住;2023年,我市创新推出“政录企用”引才举措,当年即招引238名人才奔赴152家企业“上岗”……一系列的举措足以证明,我市对人才的重视程度。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引进更多科研成果和高端人才,助推六安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业家的共识。据悉,安徽工研院六安院29个创新创业团队共引进科技人才242人,其中氢电堆空压机团队领军人冯汉升教授荣获安徽省第九批特支计划创新人才;严格落实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经与市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对接协商,率先在全省实现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许可“一窗受理、一并审批、一窗发证”,目前在六安工作的外籍专家31名,其中高端技术人才(A类)4人;认真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连续五年受到科技部科技人才与科学普及司表扬。
  参天大树,离不开肥沃的水土;创新力量,源于优良的生态。我市率先在全省成立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科技特派员工作办公室,大力营造支持科技创新的良好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
  “市委、市政府提出到2027年,全市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投入大幅提升,创新主体快速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加速集聚,主要创新指标显著提升,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体系建设,成功创建省级创新型城市,打造特色区域创新中心。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努力的方向。”市科技局局长李守富表示,将围绕建设创新型省份建设目标,在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环境及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更多的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落地,为六安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