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综合新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初心如磐 甘做“人梯”

——记裕安区教体局教研室副主任王立平本报记者 张世巧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1月15日    来源:皖西日报

  王立平1989年8月踏上三尺讲台,30多年,他用真诚关爱学生,用爱心撒播希望,将汗水流洒在基础教育这片沃土。他先后任裕安区狮子岗乡查婆店小学教师、教导主任、杨店小学校长,独山镇、苏埠镇、新安镇中心学校校长,2023年9月任裕安区教体局教研室副主任。
  王立平勤奋治学,躬耕教坛,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同事的敬佩、家长的信任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先后荣获“六安市教坛新星”“六安市学科带头人”“六安市师德标兵”“六安市先进工作者”“皖西好老师”“皖西名校长”“江淮乡村好教师”“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TCL烛光奖”“安徽省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现为正高级教师,安徽省高级教师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委专家库成员,六安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六安市四叶草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兼职裕安区总工会副主席。
做老师,甘为孺子牛
  30多年,王立平一直追求着做老师的最高境界,任劳任怨,勤奋耕作,从不懈怠。他以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信条教育学生,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要求自己。他始终倡导“大爱无痕,润物无声”的教育理念,爱孩子、爱教育、爱学校,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他的学生铺筑出一条条求学奋进的道路。
  30多年,他刻苦钻研,工作稍有闲暇便捧起书本,或埋头于教育专著,或徜徉于文学海洋,在阅读中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文化内涵,刻苦锤炼教学基本功,努力为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之余,勤于笔耕,近40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单单在杨店小学9年,他指导的学生100余篇习作在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2018年,他领衔创办“六安市四叶草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5年来,他带领团队成员义务为农村及城区学校的留守儿童及其家长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家庭教育辅导、困难帮扶等,活动覆盖裕安、舒城、霍邱、霍山、金寨等县区,受益孩子3000余名,直接受益家庭1000多户。
做校长,乐当拓荒者
  1999年,王立平被派到一所偏远的村小任校长,一干就是三年。三年时间,他以校为家,独自带着上小学的儿子住在学校简陋的宿舍里。为了节省护校经费,他既当校长,又做校工,同事们戏称他为“全职校长”。
  2006年8月,他任杨店小学校长。新建的学校,没有水泥路、绿化带,不通电,无自来水。他东奔西走,多方争取,一学期下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解决了两件事——水和电。期末工作总结,他说:“杨店小学是一张白纸,虽然一穷二白,但是通过我们的双手可以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九年的苦心经营,学校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4年10月,他成功创建“六安市王立平劳模创新工作室”,主要定位是:引领教师成长,促进学校发展。工作室完成国家、省、市级课题7项,龚俊、华恩等20多位老师获市、区级教学比赛一、二等奖,胡时宝、文梅等11位老师获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称号。
新岗位,俯首做“人梯”
  2023年9月,为加强教研力量,王立平调任区教体局教研室,分管专兼职教研员等工作。来到新的岗位后,他深入学校,走进课堂,听课100多节,诊断、指导一线教师课堂教学业务。为了全面提升教师教学素养,他提倡积极学习“新课标”,掌握新理念,课堂上努力实现变“教师苦教”为“学生乐学”。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他提出“教”与“研”并行,即针对教师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展开“微研究”,解决问题即为研究成果。在他的带动下,很多学校教研氛围浓厚,多数老师受益。
  2023年9月,王立平工作室的6位老师分别被评为区、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0月,他指导的11位老师获区、市级“基础教育精品课”,其中,王媛老师的《语文园地》教学被评为“安徽省基础教育精品课”。11月,他与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共同组织了裕安区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和裕安区中小学生书法比赛,并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市级比赛,成绩突出。
  30多年来,王立平把责任与担当扛在肩上,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始终不忘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为基础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甘做“人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