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 版:要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交易新模式 服务更“亲”“清”

——舒城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创新公共资源交易“四办”模式本报记者 黄雪彦 通讯员 余志翔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1月06日    来源:皖西日报

  “有人提前为我们提供咨询服务,真是太方便了!”“推行不见面开标以后,节省了我们大量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切实减轻了我们的压力,整个过程也更加公平。”连日来,投标公司和业主单位对舒城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赞不绝口。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舒城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聚焦企业服务需求,以深化放管服和“四办”模式创新改革为抓手,不断升级公共资源服务载体,持续提升公共资源服务水平。 
  舒城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马朝晖介绍说,“四办”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主动对接“提前办”、服务保障“规范办”、开标评标“云上办”、重点项目“加紧办”。
  近年来,该中心坚持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建立项目台账,对项目进行分析研判,安排项目负责人与招标人或代理机构接洽指导,提供全程跟踪和业务咨询服务,统筹考虑项目紧急情况、标段数量、评审时长等因素,统筹安排开评标场地预约等服务。
  “舒城县的服务真的没话说,我们企业到政府办事最怕的就是吃闭门羹,但他们业务熟练,指导过程中不厌其烦,服务态度特别好,给他们十足的好评。”安徽润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经营部经理吕习军告诉记者。
  为进一步规范开标、评标、专家抽取,该中心明确人员职责,强化责任落实,规范业务办理程序,做到常规事项立即办,特殊事项快速研究办,保障业务高质量高效率办理。同时还将“规范办”服务纳入中心日常考评指标,建立季度考核工作机制,确保服务响应及时、导办解答专业、办理过程高效、企业评价满意。
  简化规范工作流程后,对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职责清单,编制服务细则1个、办事指南27个,针对办理材料、流程、形式、时限等进行明确。优化审核流程,取消不必要的前置审核条件,建立招标文件会商工作机制并常态化开展该项工作。建设工程、政府采购项目的场内流转周期由2021年之前的54.86天、52.50天减少到29.56天、21.06天,大大缩短了项目的招投标周期。
  “以前,开标当天招标方、投标方都要捧着堆成小山的标书赶到现场,一次开标花费半天时间,大家都累得不行。现在好了,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开标、评标不见面,再也不用跑断腿。”日前,舒城县2023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招标,招投标双方纷纷为舒城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点赞。
  与此同时,该中心全面提升全流程电子化水平。2023年,建设工程、政府采购项目电子化率由2022年的96%、94%,提升到均为100%;履约信息公开率由2022年55%,提升到100%;办结建设工程项目114个,政府采购项目36个,采用不见面开标方式项目比例均为100%,建设工程项目远程异地评标比例为56.14%,政府采购项目远程异地评标比例为97.22%。     (下转四版)  (上接一版)
  通过常态化推行不见面开标,将投标人与评标专家从时间和空间上最大限度地隔离,同时探索开展评标专家独立评审,将评标专家与代理机构“物理隔离”,最大程度避免人为因素干扰,促进公共资源交易更加公平公正。 
  “如今投标、提交申请材料、领取中标通知书等都有专业工作人员主动指导,真是太方便了。”近日,舒城县一位投标人感慨道。
  该中心推行交易服务人性化,全力保障项目实施。一方面,主动作为,做优标前标后指导。除采取一次性告知等常规服务方式外,还通过设立咨询热线、现场辅助操作、QQ远程协助、派员上门服务等方式,协助业主完成方案编制、系统录入、合同上传、履约验收等工作。另一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优先项目登记、优先信息发布、优先场地安排、优先专家抽取等,在全力保障各类重大民生项目顺利实施的同时,让服务更有“温度”。
  “创新公共资源交易模式,优化营商环境,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马朝晖表示,该中心将继续为企业做好各项服务,优化工作流程,提效能、降成本,持续擦亮“好地方、事好办”金字招牌,打造、维护“亲”“清”新型政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