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湾村:从“后进”到“示范”的蝶变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3年11月09日 来源:皖西日报
安徽省电商示范村、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安徽省乡村治理示范村、舒城县经济发展强村……走进舒城县南港镇过湾村村部,一块块金灿灿的荣誉奖牌挂满了墙壁,奖牌的背后,凝聚了每一个过湾人的不懈努力,彰显了这个村在稳步发展中结出乡村振兴的累累硕果。 然而,就在几年前,过湾村还是一个矛盾频发的“问题村”、一穷二白的“贫困村”。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这个“后起之秀”正在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力争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过湾村三面环水,是南港镇最北端的一个村,处于南港河、杭埠河两河汇合的水尾,交通闭塞,村里发展一直滞后。过去被村民戏称为“路梢子,水尾子,穷壤子”。 穷乡僻壤如何改变?怎么振兴?唯有引进人才、发展产业。2013年,本村“80后”青年樊浪生放弃在大城市优渥的薪酬,回到家乡,通过流转土地,开始从事农业生产,这让过湾村两委看到了新的希望。 依托安徽过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过湾村充分挖掘发展潜力,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公司”的模式,将2000多亩土地纳入托管范围,共惠及该村233户359人。2017年过湾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100元,2022年增长到19180元,而这一数据比当年舒城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7320元高出10%以上。过湾村在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村民任禄华就是最早的一批村民变工人的受益人之一。今年已经60出头的任禄华自2014年进入过湾农业成为了一名普通工人,主要从事杂粮加工工作,目前已经成了杂粮加工组组长,月均工资3000元左右。“自家3亩多地流转给樊总,每年租金有2000多元。更主要的是可以在家门口上班,一年也有好几万元,生活真是越来越好啦!”任禄华高兴地说。 (下转四版) (上接一版) 成立公司、流转土地、加工包装、品牌推广、开拓市场……短短几年时间,樊浪生将安徽过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营得蒸蒸日上。近两年来,过湾村再次抓住新发展机遇,以乡村振兴为主线,联合安徽过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园,探索实施了以组织为保障、生态循环为基础、合作联盟为支撑、乡村文旅为纽带、田园风光为抓手、富硒产业为核心的“六位一体”乡村振兴模式。 为促进过湾乡村振兴示范园的建设,过湾村推动企业延长农业生产链条,增加农业经营性收入,公司把村里闲置资产变成游客休闲的农家乐园,把农业产区变成游客亲近自然、享受田园风光的景区,同时美化村貌,绿化道路,净化环境,为过湾村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目前,该示范园总占地面积约2150亩,总投资约2.6亿元,秉承美环境、行改造、配设施、扩就业、增收益、奔小康、添活力、显文化、强特色的宗旨,突出“富硒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示范+生态康养+旅游观光+户外拓展+产品销售+特色住宿”的功能定位,着力打造具有“浓重乡土气息、醇厚文化底蕴、深度体验返璞生活、特色生态农旅结合”的新型农业综合体。 “今年以来,我们日均接待游客200余人次,带动村里的群众长期就业200余人,带动村民每月收入3000多元。”安徽过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樊浪生介绍说。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改变一个村。如今的过湾村种有富硒水稻、吃有特色大锅台、住有留乡湾度假酒店、玩有跑马场、看有耕读文化馆,可以体验采摘富硒酥梨、桑葚、樱桃等应季水果的快乐。农民变身农业“产业工人”,田野的活力、农民的笑脸与乡村的魅力交相辉映,农业成为了更加有奔头的产业,农村也成了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2016年之前我们村的集体经济几乎为零,2023年,我们村的集体经济预计将突破100万元。”南港镇过湾村党支部书记沈永清介绍,曾经过湾村外出务工人员90%以上,农民收入得不到保障。如今,随着过湾乡村振兴示范园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外地回来了,在家门口找到了合适的工作。不仅如此,全国各地的游客也来了,村里再次热闹了起来。过湾村正朝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乡村振兴梦阔步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