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要闻·广告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不同赛道 同样出彩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10月12日    来源:皖西日报

  (上接一版)
  当然,想要在大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并非只靠几个“天赋异禀”选手的“突围”,最重要的是得益于学校的技能大赛训练梯队建设。一般来说,学生进入学校后,会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进行较大范围的赛事选拔,通过不断的培训、测试以及“观察”,最终筛选出适合的选手参赛。
  “建立大赛训练梯队,一方面是保障赛事‘后继有人’;另一方面,也是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一轮轮的训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杨启健说。
  有了合适的参赛选手,还需要有相应的训练场地。目前,学院实习实训用房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实训设备总价值8435.27万元,单位价值1000元以上。可以说,过硬的“硬件设施”和学生们的刻苦钻研是保障大赛屡获佳绩的“双保险。”
  “在国赛、省赛获奖的学生虽然每年只有几个,但是进入技能大赛训练梯队的学生很多,初级梯队几乎包含所有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这样的梯队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是选定一个专业,学有一技之长,毕业就业;还是基于自己的兴趣,刻苦专研,在各类大赛中脱颖而出,成为专业顶尖;抑或是通过再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让以后有更多的选择。通过技能大赛的梯子,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并根据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让孩子们在学校成长成才。”金寨技师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郑齐鹏说。
  通过赛事引领,我们欣喜地看到,金寨技师学院不少学生通过大赛获得了历练和成长。同时,更多的学生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将来就业道路也会更顺利美好。
“职”享美好生活
  “我现在是一名技术员,工作比较轻松,一个月工资7000多元。”20岁的徐金涛是金寨古碑镇人,今年2月初以“实习+就业”的形式进入金寨县嘉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纯水处理车间工作,主要做系统维护、监控、维保等工作。徐金涛告诉记者,“等过几年,按照企业对员工的培养机制,自己成为工程师后有能力了,就在金寨县城安家,把父母也接过来。”
  像徐金涛一样,不少山区的孩子通过职业教育学到了技术并顺利就业。据统计,金寨技师学院在校生中95%来自山区、库区,其中22%来自脱贫户。办学以来,已毕业七届学生,毕业生共12003人,其中6563人升学深造(应用型本科607人),5423人实现就业,在县内就业占就业人数40%,升学及市内就业率90%以上。
  如今,订单班、大师工作室、引企入校、现代学徒制、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不再简单地送学生到企业实习,而是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教学到评价等方面的一系列深度参与。
  “职业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在就业上,我们改变了山区孩子只能走高等教育实现就业的固有思路,也是另一个层面上取得的成绩,正在朝着当初建校时定下的目标前进。” 郑齐鹏表示,金寨技师学院坚持“立足金寨、辐射老区、面向全省”的服务定位,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核心,不断提高办学现代化水平,提升服务能力,为金寨县乃至大别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金寨技师学院十年“突围”,正如《三联生活周刊》在一份关于“好的职业教育”专题中表述的那样,“职业教育没有成为兜底的箩筐,在那里,有价值的时间仍然在发生,给不同的人创造不同的机会——这可能就是我们所认为的好的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