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小南京”
皖西日报
作者:林微山
新闻 时间:2023年09月21日 来源:皖西日报
林微山
在六安,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小镇。街面上开的药店叫金陵大药房,菜市场叫做新街口,就连镇上的小区都冠以金陵御都的名号。外地人来到这儿,定会一脸茫然,顿生时空迷失之感。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说的正是六朝古都南京。我就出生在这样一个“金陵”味十足的小镇——苏埠,别称“小南京”。 小镇原名“苏家渡”,距今已逾千年历史。传闻这里刚开始仅仅是个渡口,只因有位姓苏的船夫常年在此摆渡而得名。在陆路不发达的年代,淠河航道默默肩负起贯通南北的重要使命。受益于繁荣的航运,小镇也渐渐成为一个货物集散码头,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经商落户。最繁荣的时候,小镇云集了全国十三个省的商馆,“小南京”之名远近皆知。 如今的苏埠虽不复往日荣光,却依旧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大别山支脉。只有走进她,你才能感受到其间的五彩斑斓。 苏埠是绿色的,青山绿水是小镇的主色调。在这副深绿色的画板上,绵延的淠河将小镇一分为二,南通霍山接连潜山,北至寿县并入淮河。小镇南端是号称“现代都江堰”的横排头水利景区,这是镇上最大的“中央公园”,也是人们茶余饭后的好去处。相较于枯水期的平静,每年夏季这里最是人潮汹涌。因为人们可以一览泄洪时的壮观景象。水坝开闸之时,围观者能清晰地看到几条奔腾的水龙从坝上呼啸而过,扑向前方干涸的河床。滚滚洪水一泻千里,带着滔天之势流向下游,流向大大小小的河道和农田。 苏埠是金色的,这是代表欢快和丰收的色彩。每年的三四月份,在油菜花盛开的季节,上帝都会用沾满黄色颜料的笔刷将大地涂得遍地金黄。这个时候,阳光已经逐渐和煦,吹在田野上的风也变得温柔许多。异乡的养蜂人不知何时已经在油菜花附近支起蜂箱。蜜蜂在蜂箱与油菜花之间来回穿梭,“嗡嗡”之声不绝于耳。对于养蜂人来说,这是世间最动听的旋律。偶尔会有淘气的孩童徘徊在附近,他们的目光被养蜂人的一举一动所吸引,好似在窥探这奇妙的御蜂之术。临近深秋,大地又换上了金灿灿的新装。大片大片成熟的水稻禾穗饱满、颗粒橙黄。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层层水稻被卷入机械中。 苏埠是白色的,圣洁的白色点缀在无边的绿野,偶尔向外散发出人间烟火气。人们告别祖辈们留下的危旧房,集体住进焕然一新的新楼房。整齐划一的路灯,宽阔平坦的大道,向这片土地的主人再度展开怀抱。粉墙黛瓦,屋舍成列。一排排别墅式的白色建筑犹如装备精良的军队般,傲然挺立在绿色的海洋。它们是游子归来的港湾,也是孩童们嬉笑追逐的乐园。那一抹抹无瑕的白,也见证了峥嵘岁月的变迁。农村在变,不变的是这方田野和赖以生存的农人。 苏埠是红色的,红色基因天生就扎根在苏埠人的血脉里。过往的苦难让人们对今天的生活怀揣感恩。如今,我们可以沿着先辈们的红色足迹去追寻那些热血的革命年代,用心去触摸逝去的光辉史迹。苏家埠战役纪念馆、解放军华东军区炮司五支队营房旧址、大寺庵农民夜校、周狷之烈士墓,一大批红色旅游线路陆续开发,吸引了众多寻迹红色历史的人来到这里。因为这里不仅留存着先辈们艰苦卓绝的奉献精神,也流传着他们奋勇抗战的红色故事。 绿水青山映衬红色土地,金黄麦田虚掩黛瓦粉墙。如果您还没有领略过她的神奇,不妨来“小南京”走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