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皖西日报
作者:陈士润
新闻 时间:2023年09月21日 来源:皖西日报
陈士润
三月里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好似在天空中抛洒了一道细细的雨幕似的,氤氲密布;我轻轻地漫步在小雨中,沿着曲曲弯弯的小路,去寻觅那儿时清纯浪漫、多姿多彩的梦…… 霍邱县老县委片区拆迁终于尘埃落定,潇潇洒洒的春雨依然不停地下着,好像为居住了几十年的人们送行似的。我特意冒雨来看看,映入眼帘的是一处处残垣断壁和拆得七零八落的房屋,还有那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的老城墙埂,似乎在述说着昔日的繁华与辉煌,可说是:洗尽铅华始见真,浮华褪尽方显诚。这个地方毕竟是我们儿时的精神家园啊,承载着儿时满满的美好回忆。 六安市作协副主席穆志强对霍邱城关考古研究多年,他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老县委片的考古工作,随着土建工程开建,他不断从这片区域发掘宋、元、明、清等朝代的陶瓷碎片,通过这些碎片可以看出这片区域历史上的前世今生和文化渊源,能感知先民们生活轨迹和时代变迁,也揭示一个现象,这么珍贵的瓷器普通人家是用不起的,可说这里的房屋历代所居住者非富即贵。 相传在帝尧时代,中原地带频发洪水灾害。大禹采取疏导方式治水,他亲率民伕,水里趟、泥里滚,苦干九年,将各地洪水疏导入淮,并凿开峡山口,打通洪水东泄的通道,平息了水患。一次,禹治水路过临淮岗,看见淮水南岸,一片汪洋中聚集着一个小部族,眼看要被洪水吞没。禹有好生之德,伸双手把部落的男女老幼捧起来放在一片高地上,又去干别的事去了。过一会儿,高地不见了踪影,禹四下里寻找,看见那高地正在向淮河边移动,仔细一瞧,原来是只大螃蟹驮着部落人。禹拔了两棵大树,钉在螃蟹两只大螯上,这只蟹便钉在了古蓼城关的位置,后人就在这块高地上兴建了城池,人称“蟹驼城”。 因为有这个古老的传说,不知在什么朝代城西湖湖畔沣河桥口和北七里的位置,建起了两座七层砖塔,说那就是禹王钉蟹螯的木桩。当时坐船从城西湖中朝县城看,城西门和门外石泊岸,好似螃蟹的口器,向北向南伸出的高地,真像螃蟹的两只大螯,而在北七里和南沣河桥口矗立的古塔,正好似牢牢钉下这只螃蟹的木桩。沣河桥口的塔倒得早一些,北七里的塔一直到1958年才被扒掉。古往今来,淮河流域无数次洪水滔天,而霍邱城关始终安然无恙。 由此,沿西门往北的一片广大区域大约有80亩土地,53万平方米的地方,就成了霍邱古城的风水宝地,自古就是庙宇成群,衙门官宦办公住家的首选之地。 霍邱古时称蓼,自隋朝设县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霍邱古城原来是有城墙的,始建于宋代,历经明清两代不断修缮,可以和寿县的古城墙相提并论。然而,古城经过1932年霍邱保卫战,遭到国民党军队飞机、大炮的轮番攻击,损毁严重;1939年3月为了防备日本鬼子入侵,当时的国民党县长陈应行发动全县民众将其拆除,一座千年古城湮没在历史的浩劫之中。当年的霍邱古城还有一大特色,可谓“五步一牌坊,十步一座庙”。1.08平方公里的县城,大小寺庙、牌坊30多座,其中著名的有文庙、福昌寺、观音阁、华严寺、蚂蚱庙、城隍庙、文昌阁、魁英楼、清末状元李霄峰故居、古县衙,等等。然而,一座县城解放十多年,却连一条像样的马路都没有,县委、县政府为了改变古城落后的交通面貌,加之一些古建筑年久失修,不得不忍痛割爱,对这些古建筑进行有限拆除。五十年代末因修建西湖路需要取直,把沿途的许多牌坊、寺庙都拆了,后来因建旅社、商贸大楼,又拆了几座大寺庙,历尽沧桑几百年的古建筑,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在这片土地上能够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埋蛇沟、李霄峰故居、老一校、老古井等古迹与传说。相传楚令伊孙叔敖小时候就居住此地,在他八岁那年,有一天因事出门,半道上遇到一只庞大的双头蛇挡住了去路,怎么躲都躲不过去。当地有个说法,谁遇到双头蛇谁不久就会死去,他一开始有点害怕,转而一想,与其让它害了性命,不如与它一搏;于是转而回家取出父亲的宝剑,追上双头蛇,奋力将双头蛇斩为两截,母亲知道此事即担心又害怕,连夜就把双头蛇给埋了。孙叔敖不仅没有死,后来还官居楚国宰相,之后,人们就把此地称为“埋蛇沟”。 城关有四大名门望族,分别是裴、罗、刘、陈四大家,而这四大家比不过城北的一李家,这个李家就是清末监察御史李霄峰,他的故居在全国闻名遐迩,因为在1932年霍邱保卫战中,它曾经作为红25军军部而扬名海内外。1932年5月初苏家埠战役硝烟刚散,鄂豫皖苏区的红二十五军一部就沿淠河北上,于5月12日攻占淮河南岸重镇正阳关,接着又乘胜前进奔袭霍邱。5月中旬,红二十五军一部开赴霍邱城,从四面八方逃进城里躲难的土豪劣绅,像炸了窝的马蜂,连夜逃走,有的逃往蚌埠,有的逃往南京。5月16日,军长旷继勋率军部和教导团400余人进占县城。军部就设在李霄峰家大院子里(现北关粮站南侧)。次日,中共霍邱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从大顾店迁入城内,霍邱县城宣布解放。 然而到了6月中旬风云突变,国民党政府纠集30万军队,开始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月底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队徐庭瑶师关麟征、杜聿明部向霍邱境内进犯。 7月7日霍邱保卫战打响,到7月13日下午5时,霍邱城失守,除身负重伤的旷继勋军长率100多人,从西门水道经城西湖游水逃至关嘴、徐集脱险外,近千名红军赤卫队和群众被俘,1000多军民为保卫霍邱城献出宝贵的生命。 如今,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拥有百年历史的城关一小,脱胎换骨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小学;沿湖边的老城墙埂旁也将挂牌“霍邱老城墙遗址保护处”;李霄峰老宅原址已仿建“霍邱保卫战遗址纪念馆”,并修建了宽阔的红军广场。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历史的车轮不停地滚滚向前,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不断奔涌前进,也不会停下发展的脚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正是有了英雄人物的辈出、新生事物的涌现、科学技术的提升,才会不断地影响社会经济、时代文明、居民生活的发展、创新与提高,从而推动历史的发展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