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时事·广告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法治交通”入“民心”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9月16日    来源:皖西日报

  开通普法专线,让群众体验优质“法治之旅”,“柔性执法”,彰显执法温度的同时,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以案释法”,培树执法队伍法治意识……近年来,市交通局紧扣工作实际,用好“三个载体”、做好“两个结合”,有效推进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积极拓宽普法工作新思路,不断丰富普法内容、创新普法形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进普法宣传,切实发挥法治护航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作用。
让普法更接“地气”
  近日,在六安客运南站,记者看到了一辆正在准备发车的“网信普法”公交专线。车载电视正在播放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视频,扶手上印上了醒目的普法标语,车厢的角落里整齐地摆放着多本普法手册……随处可见的“法治元素”再加上温馨的乘车环境,令人耳目一新。
  “以前坐公交的时候要不刷手机,要不就发呆,今天坐上这趟车我学了一路,尤其是视频里播放的防诈骗宣传视频,让我了解了不少骗子的新套路。”市民程女士是11路公交的常客,她对于普法专线的开通十分认可。
  “通过这些丰富的普法元素,让乘客‘抬头能看、上车即学’,从而实现沉浸式的学法效果。”省劳模、11路公交车驾驶员李敦敏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为了将法治宣传融入城市交通、深入大街小巷、送入群众心中,提高网信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今年4月,市委网信办联合市交通局选取客流量大、运营里程长、受众覆盖面广的11路公交线路,共同打造“网信普法”公交专线,将法治元素融入城市公交。一辆辆普法专线,穿梭在城市中,如同一条流动的普法宣传风景线,让法治文化潜移默化地走进百姓心里,成为他们尊尚的行为习惯。
  交通运输行业拥有流动性大、宣传面广、受众量多的行业普法优势,为提升普法宣传效果,近年来,市交通局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场所这个普法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交通运输场站、交通运输工具等载体,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优质的“普法之旅”。
让执法更有“温度”
  普法有温度,执法有力度。近年来,市交通局将普法工作融入市民生活的同时,也将普法工作融入到了日常工作和行政执法全过程、各环节。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执法大走访、工作大调研、服务大提升”活动,把行业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宣传落实到位,营造浓厚普法宣传氛围。
  今年3月,位于六舒路上的百洋铺治超站办结了首例“承诺轻罚”案件。3月7日,百洋铺治超站的执法人员在巡查时发现,大货车司机王某在运载黄土的过程中,未采取覆盖方式进行运输,掉落、遗洒,涉嫌污染公路路面。经执法人员告知违法事实,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当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积极配合执法调查并主动消除违规行为,自愿承诺并签署《承诺书》。随后,执法人员对照“承诺轻罚”事项清单,按照规定程序,选取较低处罚标准进行处罚。
          (下转四版)  (上接一版)
  百洋铺治超站处理分中心主任张俊在采访中表示,“承诺轻罚”制度要求综合执法机构及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采取“诚信守法”“说理式”执法、“柔性”的方式,既彰显了交通执法的力度,也体现了文明执法的温度。
  “近年来,市交通局将普法宣传融入日常工作和行政执法全过程、各环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执法大走访、工作大调研、服务大提升”活动,把行业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宣传落实到位,营造浓厚的普法宣传氛围。”市交通局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政策法规科副科长张从玖说。
“以案释法”助提升
  近年来,市交通局针对客车非法营运、货车超限运输、危险品运输、交通工程质量监管等执法问题较多、社会群众关切的领域,筛选市县区交通执法部门相关执法案件,通过局门户网站发布了34期典型案例。
  “我们在公众号上专门开设了‘以案释法’专栏,采用‘文字+图片+短视频’的融媒体形式开展宣传,每个案例下方都附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内容。这种方式既形象地讲明了违法事实、法律依据、影响后果,在案例发布过程中实现了内部学习、外部宣传双重效果。”市交通局政策法规科科长盛敏说。
  记者了解到,除了以案释法,各基层执法站所每月开展案卷评查,通报问题、及时纠正。每年组织两次集中案卷评议,先由办案部门对案卷内容、存在问题、改正方向等开展自评,再由评议小组提出点评意见。通过案卷评查评议,促进执法规范,提升执法队伍能力和水平。同时,开办了“执法人员小课堂”,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工作要求,学习内容即包含执法难点、案件处理等业务知识,还包含公文写作、办公软件应用等常用技能,并通过执法领导干部、业务骨干授课的方式,达到了以学促干、学以致用、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积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