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绿而行 生态样本
——霍山县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本报记者 谢彬 储著坤 通讯员 张金柱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3年09月16日 来源:皖西日报
水绕青山满园绿,清风漫舞硕果香。初秋的霍山,沿着最美旅游环线,一路向绿而行,步步瞰风景,处处皆“钱”景。 “岳之气,其秀为春,其清若秋,其翠如云……”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一篇《霍山赋》,将当地的自然和人文之美描述得淋漓尽致。 山水之美,融贯古今。绿色,是霍山赶超发展最亮的底色;生态,是霍山乡村振兴最大的优势。 巧借“绿”生金 “这漫山遍野的油茶树,去年受干旱天气影响,今年挂果有所减少。不过,明后年有望迎来丰收年。”9月4日上午,在但家庙镇观音岩村,霍山县林业局林长办负责人王修敏指着万亩油茶基地说。 十多年前,这里还是大片灌木丛,属于低效林,经过改造,种上了油茶苗。油茶耐贫瘠,既是绿化树种,又是经济林木,且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希望在山,致富在林。但家庙镇党委书记高阳说:“镇党委政府锚定目标,发展油茶产业,全镇油茶种植面积12306亩,带动2000多农户6000余人居家就近稳定就业,年人均增收5000元,真正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片‘金山银山’。2023年,预计带动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100万元,正努力打造大别山油茶第一镇。” 据统计,霍山县现有油茶林面积23.84万亩,油茶种植企业1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规模加工企业2家,其他加工企业及传统加工作坊9家。年加工干茶籽3000多吨,年产成品油600多吨,产值0.72亿元。同时,注册了多个茶油商标品牌,初步形成了油茶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 漫山油茶,只是“两山”理论转化的一个缩影。除了但家庙,还有下符桥、与儿街等镇,推进集中连片油茶基地建设;诸佛庵、佛子岭、大化坪等毛竹资源富集乡镇,正建设毛竹产业集聚区;太平畈、漫水河、上土市、太阳等“西山药库”功能区,在发展仿野生石斛、天麻、茯苓、黄精、苍术等生态林药项目…… 霍山县以丰富的森林资源为突破口,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探索建立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意见》,在全省率先编制《霍山县林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报告》,推动林业生态产品全产业链式发展,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 呵护“绿”家底 咕嘟、咕嘟……气泡从池底不断向上翻涌。“你眼前看到的曝气池,通过上涌的气泡,让有机物充分氧化分解。”9月4日下午,在霍山县衡山镇永康桥村,大别山水产公司永康桥养殖基地负责人孙九零,正在介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工艺。 “养鱼尾水,直排会污染环境,必须经过净化,才能排放河道。”孙九零坦言,养殖基地410亩,产值300多万元,主要从事白、花鲢鱼等育苗。养殖产生的尾水,经过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原位修复池、生物净化池等系列工序处理,然后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 霍山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何新祥介绍,为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县划定了畜禽养殖禁限养区,完成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涵盖67家养殖场。目前,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此外,还拆除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岩三大水库网箱,成立库区水上执法局,严禁毒鱼、电鱼、网鱼、钓鱼等非法捕捞。 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同时,农村生活污水也试点收集处理。 (下转四版) 采访札记 面子 里子 金子 进入霍山境内,满目苍翠,远山如黛,黑色柏油路如项链环绕在青山绿水间。清风拂面,满眼皆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温泉小镇、石斛小镇、美酒小镇……十几个特色小镇串起了全域旅游风景道,这样的“面子”,谁人不爱? 中国好水发源地、中国天然氧吧、全国康养百强县、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一系列荣誉称号;青山秀水、天然氧吧、红色底蕴、绿色园区等等都是绿色振兴赶超发展的“里子”。 这样的“面子”+“里子”,收获的定是绿色馈赠的“金子”。守得住这些绿水青山,就是取之不竭的金山银山,只要有心,皆是金银。 大别山下,放眼远眺,这幅现代城镇乡村的图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是当下最值得品味的动人篇章、最和谐动听的音像诗画,更是色彩斑斓的“霍山样本”! (上接一版) “以前,厨房流出的污水,直接排到地里,然后顺着沟渠淌到了幽芳河,夏天气味很重。去年,生活污水被收集起来,处理后跟河水一样清。”在省级美丽乡村——衡山镇东石门中心村,村民马经海深有感触。 几年前,村里改厕,卫生间污水有了去处。紧接着,厨房生活污水也用管道收集起来了。在稻场外,排着三个小池,卫生间、厨房产生的污水经过几道工序,处理后清澈了许多。在东石门中心村,像马经海一样,68户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得到了收集处理。 霍山县生态环境分局土壤与自然生态保护股负责人张海涛说,持续狠抓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县域内空气优良率常年保持90%以上,主要水库、河流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标准及以上,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95%,全县环境质量持续稳中向好。《霍山县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研究报告》指出,2019年和2020年霍山县“两山”转化价值分别为105.03亿元和113.96亿元,年均增长率8.5%,生态系统对社会积极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乐享“绿”氧吧 依山而居,山景之中的日出,美景与远方,时光与情怀,享受与自在,就在花筑·归园民宿。9月4日傍晚,特色民宿陆续迎来几位周边游玩的客人。 “节假日,特别是漂流期间,入住率能达到100%。”店主华刚说,特色民宿是由原东方机械厂第二食堂改造,项目总投资500万元,今年4月份开业。落儿岭镇宣统委员朱明芳称,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进行运营,每年为村集体增加经济收入25.4万元,可就近解决群众务工15人,通过民宿载体,可购销群众大量农副产品,带动周边群众户均增收逾万元。 好山水、好风景吸引人,特色民宿、新体验更留人。“得益于全域旅游,镇里把几个村的闲置资金盘活,依山傍水,借力温泉,打造陡沙河畔精品民宿,然后引入能人大户经营。”上土市镇宣统委员徐良国说,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增加20多万元。 据霍山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宋斌介绍,一直以来,坚持“旅游兴县”不动摇,旅游基础不断夯实,产业带动持续增强。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境内拥有5家4A景区、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省级风景名胜区、3家国家地质公园分园区。其中,金竹坪、堆谷山入围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特色小镇遍地开花,精品民宿如雨后春笋。2022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030万人次,综合收入58.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2%和13.3%。 激活“绿”动能 “这里是现代电商农业、稻虾种养区、休闲康养区、林下经济区、梯田耕种区……”衡山镇东石门村党支部书记储志,饶有条理地说起了东石门村村庄规划(2021—2035),哪里能建房,建什么样的房,都有统一规划,发展特色产业,也有具体规划。 霍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王开政认为,通过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引导资源要素节约集约利用,切实筑牢了生态保护根基。 在乡村,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园区,更有明晰的发展战略、发展定位、产业定位和产业布局。 霍山经开区工委委员、组织委员叶泳称,作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的霍山经开区,通过创新升级园区平台、优化规划布局等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集中发展、集群发展、集约发展,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工业之路。 “程序设定之后,许多工序由机器人完成。”9月4日下午,走进霍山县经开区,在安徽新昕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厂房内,企业相关负责人贺明学介绍,今年1月份投产,截至7月份,产值达到了3000多万元。 偌大的车间,只见机器臂一番操作,倒进铝水,然后冲压,崭新的汽车铝铸件就生产出来了。贺明学坦言,“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在生态环境好、营商环境优的霍山经开区落户,未来发展信心与决心十足。” 霍山县主要负责同志说:“近年来,全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将‘生态立县’放在首位,生态与发展同频共振,绿色与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努力争当‘两山’理论转化的排头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