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 版:要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一个诉求推动解决搬迁群众“新难题”

本报记者 毛婧婧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9月05日    来源:皖西日报

  金寨县自2016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以来,全县累计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303个,完成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约占安徽省三分之一。前段时间,金寨县出台了《金寨县2023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要点》,从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拓宽搬迁群众就业增收渠道、大力培育发展安置点后续产业、提高安置点治理水平和建设服务水平五个方面推动金寨县安置点同类问题解决。关于这个文件出台原由,得从我市“重畅决”平台前段时间收到的一件群众投诉说起。
  位于金寨县燕子河镇东北部的凉亭村,村里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沿河而建,环境优雅,曾是美丽乡村示范点。但渐渐地,村民开始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散放家禽、在绿化带种菜……原本整洁有序的安置点变得脏乱差。村民肖家凤说:“鸡鸭都在这里,家禽粪便到处都是,苍蝇蚊子多的很。”为促进问题快速得到解决,肖家凤拨打了12345热线。“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很快市委督查办就通过“六安民声呼应”转请金寨县办理。
  金寨县“重畅决”办公室工作人员冯立表示:“在家都是问题,出门才有办法。问题症结到底在哪里?农村环境整治如何走出由乱到治又乱的循环怪圈?金寨县是易地扶贫搬迁的大县,带着一系列疑问,县委督查办进行了深入走访调研。”
  燕子河镇凉亭村党支部书记吴德舟告诉督查人员:“这个安置点是2018年的美丽乡村,后来绿化带都改成了菜园,时间长了,群众矛盾就增加了。”
  金寨县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约占安徽省三分之一,仅燕子河镇就有42个安置点。在走访群众之后,金寨县委督查办和燕子河镇相关负责人想的是:群众的诉求是个别现象还是其他地方都存在同样问题?一些地方的农村环境经常出现整治好了不久又反弹的现象,如何走出这个怪圈?
  燕子河镇镇长张德传说:“我们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对该安置点群众诉求现状进行了逐一梳理,了解群众搬迁后的思想动态,对全镇42个点位进行排查,了解到的主要问题都比较类似。从散居到集中居住,群众生活习惯改变慢。”
  经过充分调研后,金寨县委督查办和燕子河镇负责人撰写了《关于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调研报告》供县委、县政府决策参考。很快,金寨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对调研报告进行了批示,要求县主管部门进行排查,进行专题研究。不久,《金寨县2023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要点》出台了,从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拓宽搬迁群众就业增收渠道、大力培育发展安置点后续产业、提高安置点治理水平和建设服务水平五个方面推动全县安置点同类问题解决。
  燕子河镇凉亭村党支部书记吴德舟说:“我们制定了长期的方案,把管理权交给小区自己管理(让群众自治),实施后群众很满意。”
  金寨县根据各乡镇实际统筹考虑,安排财政衔接资金、易地扶贫搬迁结余资金共计1111万元,在2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施补短板促提升项目。金寨县303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扎实推进就业帮扶、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社会融入、完善设施等重点工作,持续巩固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成果,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燕子河镇凉亭村也通过这次整治,彻底改变了原来脏乱差的面貌。村民肖家凤高兴地说:“现在没事可以跳跳舞,锻炼身体,百分之一百的满意。”
  据了解,自常态化开展“重畅决+民声呼应”工作以来,金寨县今年上半年已累计办理群众各类诉求26000余件,市交办诉求件办理满意度位居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