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5 版:霍山新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板凳会”上说问题 “党建+”中解难题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6月15日    来源:皖西日报

  万智奎

  农闲时分,村民小院,十多张小板凳,十余名村民代表,围坐一圈……在霍山县单龙寺镇,镇村干部主动“深入”群众家中,利用茶余饭后的闲散时间,围绕当前人居环境整治、防汛抗旱、儿童防溺水等工作组织开展“畅通民意”的“板凳议事会”。
  以需求为导向,让群众把问题讲出来。单龙寺镇创新搭建基层议事协商平台—“板凳会”,不设主席台,不在会议室,由各村民组组长(网格员)组织,召集村民代表参加,邀请镇村干部传达方针政策,收集民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采取“党员引领+全科网格+民主评议”的管理模式,制定“群众讲事、网格议事、协商定事、联动办事、群众评事”的工作流程,确保板凳议事在党建引领下规范运行。
  “以前开会,都是涉及到村“两委”成员,大家聚在一起,把文件读一遍,把上级的要求生硬地传递下去,群众往往都是被动的,很拘束,想参与也参与不进来,现在我们直接把会场设在群众家门口,送政策上门,大家都很乐意畅所欲言了。”东风桥村干部笑着说。
  单龙寺镇用“小板凳”代替“主席台”,让干部“沉下去”代替群众“跑上来”,“板凳议事会”的台子搭起来。
  以问题为抓手,请群众把方法议出来。今年6月份以来,单龙寺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月”行动,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就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的乱堆乱放进行集中整改。往年,大多是政府在干,群众在看,没有从本质上改变群众生产生活习惯,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得不偿失。
  “政府下大力气改善人居环境,对我们是好事,我们大家肯定要积极配合政府,积极参与进来,同时也希望政府能够考虑实际情况,不要一拆了之、一搬了之,善后工作也要放在心上。”在迎水庵村“板凳议事会”上,村民沈申才谈论着他对推进人居环境的看法。
  通过搭建“板凳议事会”这个平台,真正实现了村民对基层事务的参与和治理,对涉及群众自身利益的问题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实现面对面沟通、一对一解答,既搭建了与村民交流的新平台,又调动了群众对公共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保障了基层群众民主权利。
  用“群言堂”代替“一言堂”,让干部“办实事”代替群众“求帮助”,“板凳议事会”的路子铺起来。
  以结果为牵引,和群众把制度定下来。单龙寺镇将进一步深化党群服务中心平台作用,对村里发生的难点问题,面对面交流,一对一解答,形成“收集—协商—落实—反馈”治理闭环,针对群众关心的事,能办的当下办、转办的代理办、不能办的告知怎么办,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建立“板凳议事会”流动制度,由村民组长组织,每家每户轮流承办,提供场所,提升群众的“参与感”;健全激励考评机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通过文明超市物资兑换、榜样评选等方式,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用“机制”代替“文件”,让群众当“参与者”代替“旁观者”,“板凳议事会”的牌子亮起来。
  “板凳议事会”以一种最接地气的形式、最淳朴的语言,成了村民身边的“暖心会”,让群众大事小事、急事难事找到落脚处。2023年以来累计召开“板凳议事会”172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20余件,真正做到让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