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人大:
就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作出决定
皖西日报
作者:桂学星
新闻 时间:2023年06月09日 来源:皖西日报

桂学星
为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决策部署,广泛动员全市各级国家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建设海绵城市,5月30日,六安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在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六安市海绵城市建设及争创国家海绵城市示范城市情况的报告的基础上,作出《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建设和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海绵城市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就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依法作出《决定》,是将市委决策部署转化为全市人民共同意志的具体行动,也是市人大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重要实践。”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表示。 缘起 为何要作出《决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建设海绵城市的要求,依托生态资源禀赋,积极实践,开拓创新,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组,制订了专项规划,出台了管理办法,谋划实施了一大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建设实现从破题建设到示范提升的转变,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打下了一些基础。”市住建局负责同志介绍,近期,六安市积极申报并成功入围“十四五”第三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这标志着我市迎来了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新机遇。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人大责无旁贷。“为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决策部署,市人大常委会迅速响应,主动履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市委常委会会议精神,组织有关工委做好《决定》草案的起草工作,《决定》草案经征求意见、主任会议讨论研究后,提交常委会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表示,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就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作出决定,目的是进一步凝聚共识,为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凝聚强大合力。 聚焦 《决定》有哪些亮点 《决定》共四条,每一条都干货满满,分别从思想认识、目标要求、任务举措、营造氛围等层面提出了要求。 《决定》指出,全市上下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认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的政治责任,是统筹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抓手,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老区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需要的内在要求。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做到系统化全域推进?《决定》明确,要坚持生态为本、自然循环,规划引领、统筹推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紧紧抓住建设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的机遇,大力实行污水、涝水、供水、洪水、节水等“五水共治”,积极构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新格局,有效推动城市水生态系统不断优化,城市水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城市水文化内涵不断彰显,努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海绵城市建设新典范。 《决定》同时要求,市、县区人民政府要自觉担负起海绵城市建设的主体责任,高位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认真对照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的要求,全面梳理各类制度规范,明确各项规划编制和指标体系要求,实行建设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管控。要强化措施,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率,严格海绵城市各项指标的验收、核查,明确设施运行维护的责任主体,确保海绵城市各项设施高质量建设、高效率运行。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凝聚方方面面的合力,为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度,《决定》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深入宣传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全面普及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知识,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的浓厚氛围。全市广大人民群众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要积极响应市委号召,主动投身海绵城市建设实践。 展望 做好《决定》的下半篇文章 “在我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时期,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决定》正当其时,为我们更好开展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带来了莫大鼓舞。”市政府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市政府将认真贯彻执行好《决定》,锚定发展目标,完善工作机制,统筹流域区域、城市和设施体系三个层级,拟分批实施8类111个项目,全面开展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的承载力、宜居性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依法推动《决定》更好实施,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委负责人表示,市人大常委会还将通过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形式,加强对《决定》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决定》有效贯彻实施。同时,市人大常委会将切实发挥立法保障作用,制订六安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