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 版:要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杨耀静:

“新农人”的田园梦

本报记者 汪娟 袁洁 文/图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6月09日    来源:皖西日报


  “我手里拿的,是刚从地里摘下来的爆浆甜玉米,这种玉米,水分和甜度都很高,可以直接当水果吃……”6月2日,位于金安区木厂镇的阳和园蔬果专业合作社内,现年34岁的杨耀静正在直播自己地里种的玉米。
  一顶草帽、一身防晒衣,自称“新农人”的杨耀静打扮得十分“接地气”。走进她的蔬果园,一派丰收的喜悦景象,说起自己种的各类瓜果蔬菜,她如数家珍。从其笑容不难看出,她十分满意如今的生活状态。
  “小时候看着爸妈种地种菜那么辛苦,我就在想,自己以后一定不要再干这一行。但是长大后我才发现,曾经拼命想要逃离的田园,反而成了心中最挂念的地方。”大学毕业在银行上了两年班以后,回归田园的愿望愈加强烈,杨耀静最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回农村,成为“新农人”。
  2014年,杨耀静在金安区木南园区流转260多亩地,成立六安市金安区阳和园蔬果专业合作社。建大棚、选品种、找销路……从园区的建造、生产、销售,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开启了创业历程。经过8年的努力,如今,通过线上线下双运营模式,合作社发展得红红火火,不仅打造了六地佰叶和阳和蔬果两个农产品品牌,还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投资建成了2000多平方米的厂房以及500平方米的冷藏保鲜库等设施,为保障蔬菜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新农人”的生活虽然不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浪漫,但也常常会遇到一些新的考验。“比如说,我现在搞电商直播,就非常缺有相关经验的年轻人。一听说上班地点在农村,人家就不太想来。”谈及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杨耀静说。
   (下转四版)
  
  (上接一版)
  对于“新农人”而言,除了“学习力”,更重要的是“解决力”。不管是创业之初遇到的资金紧缺困境,还是后期开拓销路时的苦苦探索,杨耀静怀揣着那颗热爱农业的“初心”,始终没有放弃自己选择的道路。
  每个“新农人”回乡发展的原因虽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初心,那就是兴农梦。在他们眼里,蓝天白云、清新的空气、潺潺的小溪、夜晚的繁星、乡村的宁静,都是有价值的。而绿色、健康、生态这些词,正是他们回归田园所要追求的目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而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学农、务农,新时代的“新农人”正在五彩斑斓的田野上创造着属于他们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