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之优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本报记者 杨秀玲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3年04月25日 来源:皖西日报
 航拍裕安区青山乡。 邹俊 摄
人间四月,大别山春光似锦。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青山绿水、古祠民风、春意茶园构成了一幅闲逸、恬静的生态画卷,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来到这里,吃农家土菜,赏山村美景。“山上种茶,山下迎客”,大湾村民的旅游饭越吃越香。 实践证明,抓生态就是抓发展,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多年来,六安坚持生态立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走稳走实绿色发展之路,将绿色从理念变成具体行动,做强经济“体格”,提升环境“气质”。 厚植生态优势 六安佛子岭、响洪甸、梅山、磨子潭、龙河口、白莲崖六大水库,积蓄了70亿立方米II类以上优质水源,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240多座,全市森林覆盖率50%,南部山区达70%以上,空气质量常年保持优良。 作为华东生态屏障区和全国重要的水源保护区,六安持续守护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网箱养鱼曾是金寨、霍山、舒城不少乡镇的致富利器,网箱养鱼虽然让渔民短时获利,却对水库水质和库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保护水库生态,我市痛下决心、采取铁腕举措,坚决取缔水库网箱养鱼,还水库碧波荡漾。“从前,我们水库面上养鱼的网箱都是满的,后来退渔上岸,环境好,游客多,我家就开办了农家乐,生活大变样了!”磨子潭镇龙井冲村村民杨洪山感慨地说。 霍山县同时严格禁止保护区矿山开发,拒批不符合环保准入条件的项目,关停转产污染严重企业,先后投入8.5亿元建造城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金寨县、霍山县施行“净湖”行动,开展库区综合治理,拆除网箱2.8万只,销毁船只2100只,对佛子岭水库水面垃圾进行清理打捞和转运处理。 “十三五”时期,我市PM2.5年均浓度五年下降35.09%;六大库区水质保持优良,11个国考断面年均水质达标率、优良率、饮用水水源地合格率全部达标;稳步推进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累计实施生态补偿项目400多个。 市委、市政府反复强调,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宁可少上一个项目,也不能对青山绿水造成破坏。坚持绿富同“兴”,出台一系列政策,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程,努力实现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科学布局。 霍山县依托“竹根下流淌的水”——佛子岭水库的优质水源,着力打造的水饮品和酿造产业,让生态好水供不应求,“白花花的水”源源不断变成了“白花花的银子”。 激发生态“绿量”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皖西大别山区曾经由于交通不便、发展滞后,这里的绿水青山一度被看成“穷山恶水”。得益于脱贫攻坚,如今,大别山区旧貌换新颜。 我市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模式,通过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生态资源变为富民资本,努力探索绿色生态振兴新路。2017年,金寨县获得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2020年,霍山县获得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2021年,舒城县获得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金寨县获得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 作为安徽省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也是合肥市、淮南市的水源地。 为了提高流域上游保护和改善水质的积极性,2014年起,安徽省探索建立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对上游金寨、霍山等水源地达标护水给予补偿。截至目前,仅金寨县已累计获得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资金3多亿元。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8.9%、公益林面积全省第1位、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居全省第1位、茶叶总产居全省第2位、水果产量居全省第3位……六安依托农业特色产业“138+N”、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推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产业。 脱贫之后,绿水青山的良好生态环境正在成为这里推进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最大本钱”。 (下转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