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村焕发新活力
本报记者 康家佳 通讯员 张力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3年04月20日 来源:皖西日报
春意融融,茶芽萌发,位于金安区横塘岗乡周庵村的生态茶园,青山披翠,景色宜人,满山茶树劲吐新绿。周边茶农穿行于层层叠叠的茶垄之间,忙着采摘春茶,到处呈现出一派茶芽壮、人勤快的动人景象。 “去年三化茶园整理之后,今年茶叶长势好、品质也好,茶春季这几天孩子们回来帮忙,一天鲜叶能卖六七百块钱,一个茶春季算下来能有1万多元收入。”周庵村村民黎大妈一边采茶一边笑着说道。 一片茶叶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带动一方发展,促进一方振兴。发展茶产业,是三十多年来当地一直未停的为民造福“接力跑”。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通过外出考察、争取项目,周庵村村干部邀请安徽农业大学专家团队穿山越岭、测量土质,决定带领村民开发荒山竹林,引种适宜茶树品种,在四方井、雷冲等数十个村民组建成了点缀于山野间的一片片集体茶园。通过精耕细作,每年能为当地村民带来一笔不小收入,当地茶产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作为横塘岗乡三个贫困村之一的周庵村,位于三县区交界处,属大别山余脉、江淮分水岭地区。闭塞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限制了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由于基础设施条件落后,茶农外出不便,鲜叶采摘后只能就近卖给前来收茶的茶贩。鲜叶不能过夜,茶农时常遇到压价情况,不少茶园逐渐荒废。 要致富,先修路。2017年,周庵村逐渐修通了贯穿全村的“组组通”道路,出行条件有了极大改善,茶园又逐渐忙碌起来。与此同时,在外从事茶叶生意的老潘回到家乡二次创业、开办茶厂。第二年,老潘创办的周庵村黄金带茶厂在废弃的原村小学院子里开建。通过积极协调争取,经信部门、农电公司配套支持了电力设施,周庵村村集体投资入股20万元。多方支持下,现代化炒制茶机器发出阵阵轰鸣,院子里飘出阵阵茶香,村民们排起长队,用手中的一包包鲜叶换回一沓沓现金。 为推动产业振兴,从2020年开始,周庵村通过带货直播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通过与平台企业合作,介绍当地原始风貌的山水资源,茶产业从“看价格、卖产品”向“看风景、卖生态”转变,线上交易额逐年攀升。2022年,投资100万元的三化茶园改造在周庵村顺利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当地茶叶的生态和科技含量。在此基础上,美丽乡村建设也在快速推进,乡村颜值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逐年增加。 随着产业发展渐成规模,新的问题随之而来。由于茶季时间短,茶叶收购量大,伴随茶叶采摘量的增加,当地茶企茶春季流动资金的压力也逐渐变大。为解决这一问题,今年一家银行为当地茶企进行了“量身放贷”,用金融活水助力茶叶飘香。老潘的黄金带茶厂获得50万元的“鲜叶贷”低息贷款资金,他感慨地说:“‘鲜叶贷’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有了这些流动资金,今年的鲜叶收购能够增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