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碗羊肉面
皖西日报
作者:时培余
新闻 时间:2023年03月30日 来源:皖西日报
时培余
话说齐云西路上好几家面馆,生意真的好。耿氏牛杂面,特色锅巴汤,包哥牛肉面,韩摆渡羊肉面,老班长羊肉面,头一家羊肉面,几乎家家客满。奇了怪了,怕是这一带人都如我一般,北方老侉一个,爱吃面。坐定了细致瞧了一瞧,复又仔细听了听,才不是。 对了,是几乎,独独有一家,每每人家座无虚席,这一家店内三两个人,生意惨淡。不知怎的。几年了,一次也没进去,口味如何,待客怎样,一概不知。也是,吃着这家的面,操哪门子别家的心? 你道是怎的,一听能明白个啥,那是大有听头。“来碗羊肉面”,“面”字声轻,就那么一带,南方的;“来碗羊肉面”,前面四个字齐整,等到“面”字声一拐弯,声音往下一折,下巴也跟着往下一压,“面”字的四声硬生生跟着他下去又上来。你听着,也别抬头看,那人准是北方的,那里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平原,无遮无拦,生怕说出去的话跑出几十里地去,给它加重了分量,于是砸在地上就有了声响。譬如同是“好哥们”,南方山区说“弟兄”,北方说“兄弟”,这里没有长幼序齿的成分,一个轻绵柔和,一个短促憨厚。 这个话题暂且按下不表,话说回来,这天周末,突然间就想子龙了,你别多想,不是美女,是兄弟。发了条信息,估计在送货,或在接娃途中,一时半会儿没回,没回就没回,闲了一准会回。待到呱蛋呱得有点饿了,我说走,请你搞碗羊肉面。车也不开了,我们骑着电驴径直来到老班长羊肉面馆。嚯,门前摆满了桌椅,虽是中秋已过,气温还是较高,三三两两,来碗羊肉面,叫上几碟小菜,晚风微凉,灯火如月影影绰绰,随意地说着体己的话,再惬意不过了。什么话可说,什么不可说,这时候不用去仔细思量,时光一下子就能回到二十多年前,来此者多半是不在意吃喝的人。吃完面,车子不骑推着走。 会姐戏谑,人家请你下馆子,点好几道菜,小酒喝着,怎到你这就一碗面打发了,太抠门了吧,哈哈。不知道的,说是感情好吃啥都行,知道的道你小学老师就是会过日子。哪里是会过日子,是真没银子啊!这不,这十月还没到呢,工资先发了,给了妻儿生活费,留下零头。眼见着寒气来袭,御寒衣物一应都得花钱,一咬牙,连带着零头都转给了妻。你别问我自己怎么办,山人自有办法度日,一靠微薄的稿费,二靠到处蹭饭。觉得蹭久了,就请一碗面缓和一下喽。 不过说真的,今天这碗面是真心想请朋友尝尝。我这朋友生活有品位,嘴又刁,平素吃个饭都需精心挑地方。我一半是想让她给品鉴一二,看看我这大众嘴是不是真是会吃;另一半呢是带她尝尝苍蝇馆子地道的烟火味。 老一套,“来碗羊肉面”。清汤的还是红汤的?清汤的。付了钱,店员端着碗来了,好家伙,这人还在找地方。的确人多,门面两口大锅热气蒸腾,点餐的,付钱的,取汤的,挨挨挤挤。巷子里支起红篷,摆上快餐桌,也是座无虚席。外面有点冷,她抱着肩望向我,那就里屋请吧。7号桌靠墙一位女士自顾自吃着,见来人没地方,主动往墙挪了挪,腾出四分之三的桌面给我们。这也不要,那也不要,我看着眼前这一碗清汤面,陡然想起妻子的戏言,可不名副其实铁公鸡咋的。她环顾四周,人声鼎沸,邻桌四五个人在划拳,“哥俩好啊,五魁首啊,八骏马啊……”喝得兴正盛,说话毫无顾忌,其中一位道:他那人跟谁都没真心,谁跟他交心。四十出头,看面相,倒也文质彬彬,衣着打扮不似粗俗之辈。 朋友浅尝了一勺汤,低声说了句,味道还行,也不好好装修一下,正说到“苍蝇店”一词,一只苍蝇打眼前一掠而过,恰到好处地给了补位,好似踩着点来的。一抬头,遇到老家一个庄子上的宏哥,我们大声打着招呼,这宏哥起身打开手机扫码,转身问道:这桌多少钱?我这刚付过,一份面哪能收两份钱?真付过了?服务员没吱声,我声音提高了一个八度,再次回了他。服务员高声道:是付过了,我不知道,别介意啊。彼此握了握手,各自低头吃面不再言语。 身旁来了位女士,问了句你们是快吃好了,还是刚来坐下?我家孩子怕冷,想在里面坐。瞅了瞅,明显身裹一股寒气,衣带几点雨痕,看来外面又下雨了。正好我们已经吃好了,说话间我们赶忙起身让座。外面雨打香樟有声,不约而同地裹了裹外套。 味道嘛,确如朋友所言——还可以。至于为啥大家好这口,无需多言,想来各位看官定已猜个八九不离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