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岭春色
皖西日报
作者:黄圣凤
新闻 时间:2023年03月23日 来源:皖西日报
黄圣凤
3月18日,叶集平岗桃花节,几万人的盛会,平岗的桃花热烈地奔放了一次。3月19日,因为“省市作家叶集行”团队的到来,平岗的桃花又热切地奔腾了一回。 就在采风前一天,尧岭村选派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蒋崇东告诉我,桃花大多谢了,没什么看头了,实在不成敬意。但我们一行来到尧岭的时候,所见皆是,桃花怒放,朵朵灿烂,连片的枝头铺开三月的春意,就连好几天躲在云后的太阳,也忙不迭地拨开云层,露出一张热情的脸,把桃花们乐的,愈发长了几分神气! 大概是桃花们连夜开会,互相传语,互相鼓劲吧?“作家要来了,咱们一定努力呀,一定好好开放,把最靓的姿容捧出来!” 这又似乎不是虚幻,因为自古文人爱桃花,桃花爱文人,桃花与文人世代交好!你瞧: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在中国上古的《诗经·国风·周南》里,桃花就特别上镜,迢迢远古的那一树桃花,几千年了,光泽还依然闪烁。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东晋陶渊明忽地走入,后世人也循着他的足迹走入其中。很多人一旦进入,就再也不愿出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就是因为一个叫崔护的书生,唐朝的桃花才经久绽放不衰。笑,依旧笑,一直笑进今天的春风。 古代文人写桃花的多:黄巢说“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张旭说“桃花今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苏轼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不计其数,怎么着也得有个千篇万首! 桃花因为文人的钟爱而流芳,它们在历史深处,在时代夹层,在漫长人世间的角角落落,轻轻摇曳,久盛不衰。 不说古人,单就我们叶集的诗人们也给桃花做足了文章。桃花未开时来,“相邀果岭踏青来,十里桃花尚未开。”桃花繁盛时也来,“谁画彤云到农家,平岗果岭尽繁华。”桃花落了还来,“雨洗香尘风卷霞,矜怜零落满园花。”一批叶集文化人,在桃花园摆下桌子,铺开笔墨纸砚,来一场桃花诗会。诗人们写诗,书画家们运笔泼墨,“黄发垂髫”皆戴上大红围巾,那阵势,好比当年王羲之们的兰亭诗会。 三月桃花见此情景,怎么能不陶醉沉醉,怎么能不卯足了劲儿绽放呢? 文人的情谊桃花领会,桃花的情谊文人们也自然懂得! 有一位作家,因为桃花的牵挂,决定在尧岭安家再也不走了!他一辈子工作在新疆,捻笔从文,足迹踏过千山万水,还是觉得家乡尧岭这一带丘岗山坡最好,决定在此选一处“庄园”居住! 那天他邀我到家小聚,我驱车在桃花林中穿行,披一身花香,来到他的小院门前,真的被震撼到了。心问:“这神仙宝地,是怎么找到的?” 在他的院子里目光游弋,数公里无遮无拦。只需往那一站,胸怀就一下子打开,无论你有多少不悦,无论你有多少烦乱,只要你往院子里一站,远处望一望,内心便如一马平川。 其实你的眼前并不是一马平川,而是有高有低,有起有伏:这里是大别山余脉的低矮丘陵,远处的村庄,近处的小河,缓升慢降,参差错落;阡陌曲曲弯弯,大地像斑斓的色块,粉的桃,绿的麦,白的梨,黄的油菜花,皆随坡就势,洒脱自得!而这些都成为背景,拥戴你的视线奔腾如马。城区那被高楼切割的天空,一面一面堵心的高墙,统统消失,你的世界瞬间广袤! 怪不得草原上的人们歌声如此悠扬,因为敞亮;怪不得钢筋混凝土夹缝里的人总是情绪压抑,块垒不解,因为逼仄。原来环境直接造就人心,如若不现场体验便无法知晓。 我玩笑说:“老师,平岗的万亩桃花因您而开,知道您将在此居住,几年前就做好了准备蔓延成海……” 毛老师说:“虽说桃花爱我,但我享受的不是桃花,我享受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乡村振兴的变化,享受的是党的政策、美丽乡村建设,享受的是中国发展的红利!” “哎呀,果然格局不一样!您每天在此遥望蓝天,胸怀大地,饱读诗书,见识自然更上层楼啊!” 当我从小院缓缓离去,驶到一个拐角回望,看到房前桃树、房后桃树,看到蓝天白云和绿树簇拥的几间房,忽然明白,为什么文人在山里舍不得离开,为什么远离尘嚣隐居乡野,是因为这里能采收大自然更多的能量,能成就笔下的万古风流。 省市作家叶集行的老师们,穿行在桃花深处、梨花深处、油菜花深处,穿行在大别山余脉之间,他们的诗情、才情、热情、激情,被人间美景所激发,被三月阳光所点燃,被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所携带,被闪闪烁烁花香鸟语所包围!这也是时代的红利、生态环境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艺术的繁荣,一切都赶上了! 千鸭散漫扰波心,万树桃花映小楼。这桃岭春色,是大美叶集、大美中国的一个缩影。时代发展蒸蒸日上,桃花也将以更加丰美的情怀,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