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要闻·广告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托起百姓“稳稳的饭碗”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1月05日    来源:皖西日报

  1月1日下午,新年的第一天,霍邱县众兴集镇永前种植家庭农场内,刚参加完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市人大代表熊永前,迫不及待地来到自家的田地里,望着长势喜人的冬小麦,熊永前发自内心地感慨:“信心更强了、底气更足了、干劲更大了!”
  夏粮增产增收、早稻扩面增产、秋粮稳产稳收、秋种圆满完成……2022年,我市农业农村系统切实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群众“米袋子”保障有力,托起了百姓“稳稳的饭碗”。
高位推动 高效落实
  2022年3月25日,市委常委会会议学习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审议《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对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等进行研究部署。
  2022年7月19日,全市召开由市、县、乡三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水稻种植质量提升专题视频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种粮大户徐淙祥重要回信精神,部署全市粮食生产工作。
  2022年8月16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促进多种粮种好粮工作的若干举措》,推进精耕细作,促进多种粮种好粮。
  2022年10月21日,市委分管负责同志召开秋种工作专题会议,调度、推进秋种工作。
  ……
  为进一步压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我市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粮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贯彻中央《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粮食安全责任制规定》文件要求,制定《六安市委常委会委员粮食安全工作职责清单》《六安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粮食安全重点工作职责清单》。并将粮食安全工作职责明确到市委、市政府各位负责同志,将粮食安全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责任清单。
  此外,自春季农业生产开始,市农业农村局成立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的5个督导组,分片包干,及时调度,确保不误农时推进夏种工作。2022年6月21日-23日,在夏种关键时期,组织人员深入夏种生产75个重点乡镇、163个行政村、178个点位督导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播种任务的落实。2022年7月5日-15日,由市委农办牵头,抽调86名人员组成夏种种满种足专项督导组,对全市135个乡镇1752个行政村夏种落实情况实行地毯式、全覆盖排查,坚决杜绝耕地空闲或撂荒现象,千方百计增加秋粮面积,为夺取丰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精准指导 强化保障
  作为全国产粮大县,当前,霍邱县170万亩小麦已全部进入越冬期。2022年该县安排秋冬种专项补贴3000多万元,确保种足种满。同时,每亩补贴72元,通过统一种植品种、统一农资使用、统一管理方式、统一订单收购,鼓励扩种优质专用小麦,使得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增加到七成以上。
  霍邱县邵岗乡坎山村张庆丽家的200多亩冬小麦便是优质专用品种。“这次选的小麦品种为‘扬麦25号’,与往年相比的话,预计每亩地能够增收100块钱。”张庆丽说,平时还有农技人员经常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种粮的信心十足。据介绍,在邵岗乡,2022年,当地乡干部包片、村干部包组、网格到户层层落实面积,实现应种尽种,并补贴300多万元推广专用品种规模化订单种植,冬小麦实现了面积增,品质好。
  为提高播种质量,强化精耕细作,市农业农村局于2022年2月出台了《2022春夏播主推品种及栽培技术要点》,筛选发布6个水稻主推品种,各县区结合本地实际,筛选发布县级主导品种,全年共实现市、县主推品种总面积563万亩。2022年9月16日,市级优选发布了“镇麦10号”等8个小麦秋种主导品种和“中油杂39”等7个油菜秋种主导品种,并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大主导品种推广力度。同时,组织市农科院、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农技专家,编撰《皖西地区小麦种植技术规程》《皖西地区油菜种植技术规程》等主要粮油作物生产技术指南系列丛书,并印制3000套分发至所有乡镇、行政村,提升主要粮油作物种植技术水平。组织1066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农技培训会、种粮(油)大户培训班、农民夜校和板凳会等,面对面、手把手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切实解决农户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提高农户科学种植水平。
示范引领 辐射带动
  “我的农场总共有1600亩地,2022年我种了480亩隆晶优1212再生稻,增收20万元以上。再加上头茬稻亩产825公斤,种粮赚了不少。”2022年,对于霍邱县的种粮大户熊永前来说,无疑是一个丰收年,他高兴地告诉记者,再生稻收割后接着又种了1400亩的冬小麦。     (下转四版)
  (上接一版)
  再生稻是一种水稻种植模式,即种一茬收获两回,在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的水稻,由于是在原有的根系上再次生长,节省一季种子、耕翻、栽种成本,并且再生稻收割后,还能种上一季小麦,实现“两种三收”的效益。
  有着十年规模化种粮经验的熊永前,如今俨然是一个种粮“专家”,自家农场采用的是机械化种植,运用的是绿色种植技术,平时经常与农技专家们进行种粮技术探讨,还时常向周围的种粮户传授经验。
  如何增强熊永前这样种粮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2022年,我市大力推进优质专用粮食单品种规模化种植,通过抓大片和大户建设,辐射带动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大面积均衡增产。据统计,全市累计创建了34个优质专用小麦单品种万亩种植片、12个优质专用小麦整建制乡镇,38个水稻单品种5000亩片、22个优质专用水稻整建制乡镇,全市优质专用粮食(水稻、小麦)合计种植面积达740万亩以上,占水稻、小麦总面积的80%以上。大力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实现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确保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已建立“双减”行动核心示范区104个,辐射带动实施“双减”示范种植达50.18万亩;建立小麦、水稻、玉米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区41个,示范区面积38.3万亩,辐射带动170.41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