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专题·专栏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锻造卓越的执行力

六安市绿色发展研究会第一课题组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12月14日    来源:皖西日报

  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做到内化于心,筑牢信仰之基;外化于行,务求知行合一,切实在提高干部执行力上下功夫。
  执行力是干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施和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能力。科学决策需要通过严格执行来实现其预期价值。一个好的执行者能够笃行实干以细化的战术去支撑伟大的战略;同样,如果基层执行力弱化,一个正确决策也可能在平庸怠惰的执行中让落实工作悬空走形。从这个意义上说,执行力关乎成败、决定兴衰。
提高执行力,思想对标是前提
  思想支配行动,行动决定结果。夯实思想基础,增强行动自觉,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是提高执行力的前提条件,也是干部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
  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各项决策部署,首先必须全面、系统、深入地精学原文,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要义,把握精髓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结合六安实际,把市委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工作部署把准吃透。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正确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三个问题。
  回答好“是什么”,就是要从战略高度去深刻认识。充分领会党的二十大所作出战略部署的重大意义和任务要求,把握好全局之重和阶段之要,以鲜明的政治态度和饱满的政治热情找准工作定位,迅速对接任务。
  回答好“为什么”,就是要从长远眼光去深刻理解。切实认清各项决策部署蕴含的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认清战略定位和目标取向,增强工作自觉性、创造性、延展性和持续性,形成共识、同频共振。
  回答好“怎么办”,就是要从全局视角去把握。在遵循原则、贯穿主线的前提下,突破惯例,拓展渠道,融上政下情于一体,形成一套把政策转化为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的行动方案。
提高执行力,路径设定是关键
  提高执行力必须解决好“想执行”和“会执行”的问题。实现党的二十大设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时刻面对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重大课题,且都有时限性、目标性。要保证在执行中不走样不出圈,就要做到全面统筹,把握节奏、凝聚力量、选择重点、规避风险和分享成果,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悟出同理、设定执行路径。
  其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执行工作起点。执行力的关键在于落实,工作落实就是推进问题的解决。面对一项新的工作任务,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如何把“顶天”的思维过渡到“立地”的实践。据此发现问题、探索实践,进而寻求突破。
  其次是过程监测,注重跟踪问效。执行工作过程对执行工作结果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没有好的过程难有好的结果。因此要在执行过程中严密监测,严控三度:不能降低标准影响高度;不能中途延误影响进度;不能虎头蛇尾影响力度。及时校正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确保执行结果既顺应民情民意又符合决策要求。
  其三是执果索因,实现流程再造。成果是检验执行力的试金石。成果在手要环顾四周,多角度多侧面审视工作成效,客观面对,合理归因:纵向比,成效在哪里;横向比,差距在哪里;向外看,机遇在哪里;向前看,潜力在哪里。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始终把规定动作做得出色,自选动作做出特色。
提高执行力,责任意识是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政治必须提高政治执行力。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是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
  首先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责任就是必须要去承担的事情,也是使命。办事要出于公心,断事要讲求原则,险事要挺身而出,难事要勇担责任。对事业当存敬畏,对自己的岗位不轻慢,做小事如大事,视细节如全局,将忧患意识化为工作动力。
  第二要激发饱满的履责激情。激情是干事创业的三要素之一。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干事激情就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着眼于新形势、新实践、新任务、新挑战,多看问题背后的机遇,不惧机遇背后的问题,始终保持昂扬的锐气;要有慢不得的压力感,在高速度快节奏的环境中养成习惯,在不平凡的“反复”中寻找精彩,从忙一点中抢抓机遇,在苦一点中品味幸福,有一种跑着干事的冲劲。
  其三要建立常态化的问责机制。一旦落实了具体责任,问责机制就要相伴而生,这样能使每一个干部都处于真抓实干的自觉状态而不敢懈怠。批评是最常见的问责形式。领导者敢于批评是履行作风建设也是职责所系。善意的批评是菩萨心肠下使用霹雳手段,释放信号,传导压力,帮助部下突破既往、取得进步。目的是为了避免工作执行中出现高期望值与低满意度的反差。这种批评蕴含了对干部的勉励、锤炼和期待,需要在相互体会中体谅。
提高执行力,能力建设是核心
  执行力不仅是态度问题,更是一个能力问题。干部的能力应该从四个维度衡量:政治辨别能力决定领导方向,工作推动能力决定领导进程,持续创新能力决定领导层次,自我提升能力决定领导形象。增强四个能力需要加强对干部的学识、见识和胆识培养。
  一是要增加学识。学识是做好工作所需要的科学文化知识、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干部的知识面越宽,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能力就越强。要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接受时代前沿知识,就要在深度阅读中获得感悟和提升,进而掌握与工作领域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把术业专攻和博学多才结合起来,掌握新理论,了解新知识,开阔新视野,拓展新领域,争取理想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二是要增长见识。见识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干部增长见识一方面要切实增强党性原则和思想修养,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善于把简单的事情考虑得复杂些,发现新领域;把复杂的问题看得简单些,发现新定律。遇事既要看现象又要看本质,既要看当前又要看长远,既要看有利又要看不利,既要有信心又要有办法,以思考者的境界和实干家的魅力去深入解释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
  三是要增强胆识。胆识是指干事业的胆略和魄力。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其思想水平和工作魄力甚至影响一个地方的发展进程。当前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各级会密集出台落实措施。市县机关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更需具备必要的胆识和魄力去应对繁重的工作任务。要在开拓创新上体现魄力,不断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要在敢于担当上体现魄力,躬身入局,担当作为,困难不上交,压力不下放,做到在终端上见成效、出经验,不让执行中出现末梢坏死;要在务实干事上体现魄力,把政策与民意融会贯通,宏观着眼,微观着力,大处着眼,小处着力。自觉从大格局中对标一流,追求卓越,在本职岗位上创造出彩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