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 版:要 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赓续精神血脉 再创发展新辉煌

——扛稳老区绿色振兴赶超发展责任担当本报记者 曹 辰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12月10日    来源:皖西日报

  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党的二十大代表、六安市委书记叶露中在接受《经济日报》方面采访时表示,六安老区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大别山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淠史杭精神,赓续六安老区“两源两地”精神血脉,把对党忠诚体现在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日常言行上,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不断开创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新局面。这是革命老区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表态,更是老区干群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实际行动感恩总书记、回报党中央、奋进新时代的庄严宣誓。
高举永跟党走的奋斗旗帜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六安金寨调研考察时曾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六安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诞生,六安30年红旗不倒,30万先烈捐躯。在党的领导下,老区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壮丽的篇章,创造不朽的业绩,铸就了“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
  新中国建设时期,为应对频繁发生的水旱灾害,皖西人民在经济极端困难、物资十分匮乏、技术设备落后的条件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成了伟大的水利工程——淠史杭工程,创造了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
  进入新时代,老区干群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实施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战略,直面总量偏下、人均靠后的“六安之痛”,紧盯“速度、位次、奖项”,坚持“在全省增速列前茅、总量向中靠、人均朝前赶”的目标定位,抢抓国家重大战略叠加机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快速发展。
把牢对标对表的思想之舵
  金秋时节,行走在皖西广袤的田野上,大型收割机正在金黄的稻田里来回穿梭,一年的劳作正在变成眼前丰收的图景。近年来,我市通过土地流转、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小田并大田,持续提高耕地质量,不断推进粮食稳产、农业增效,皖西人民牢牢地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是我市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一个缩影,是市委、市政府坚持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生动体现。
  我市作为集山区、库区、行蓄洪区为一体的发展后进地区,多年来各项指标的总量和增速都居全省中后位置。经济发展乏力、民生改善缓慢,如何在省内外激烈的发展态势中不掉队、赶上来成为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首要课题。
  六安市委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推动改革发展的首要保障,要求各级党员干部时刻对标对表党中央及省委部署要求,切实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十八大以来,我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70.96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44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所有贫困县区高质量摘帽;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开发区创新升级、双招双引“三位一体”这个“不掉队赶上来”的决定性工程,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这个“不掉队赶上来”的关键性工程,推深做实“138+N”和“6969”工程,推动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实施增进民生福祉这个“不掉队赶上来”的目的性工程,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加大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养老等民生事业投入,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激发奋勇争先的豪情斗志
  回首建党百年的光辉历程,六安始终站在时代潮头、走在时代前列。进入新时代,面对历史、面对先烈、面对580万老区群众,发展的步伐缓不得,奋进的劲头停不得。       (下转四版)
  (上接一版)
  初冬时节,寒意渐浓。然而在位于霍邱县的六安钢铁生产炼钢车间里,却是一派钢水翻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六安钢铁集团作为我市近年来重点引进的大型钢铁企业,以年工业产值近200亿元的规模雄踞全省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位置,为霍邱县乃至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近年来,六钢集团、精卓光显、金寨县新能源高端制造产业基地等百亿项目相继落户投产,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坚持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持续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决心和雄心。
  2018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坚持“投资为纲、项目为王,产业投资是纲中之纲、产业项目是王中之王”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惠民生的理念,坚持把项目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抓手,大力实施积树造林、老树发新干工程,努力招引一批与主导产业契合度高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扎实做好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文章,推动项目集聚、产业集群。
  今年6月10日,市政府与蔚来举行框架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共建六安经开区智能电动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区,着力打造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配套基地。
  今年10月8日至9日,上海市副市长彭沉雷率代表团来我市考察,就六安市与上海市对口合作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提升。
  从树立工业强市发展方向到抢抓对口合作战略机遇,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站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全局进行谋划,一个个协议的签署、一批批项目的落户,无不展现出老区发展的兴旺之相。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六安老区广大干群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把深入学习领会“两个确立”的思想自觉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自觉,赓续红色基因,奋勇担当作为,不断开创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新局面,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