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记忆里的老地名
皖西日报
作者:刘杰
新闻 时间:2022年11月17日 来源:皖西日报
刘杰
其实,六安除了九拐十八巷,还有很多十八巷以外的其它街巷也有有趣而好听的名字,这些名字,有相当一部分在城市扩张拆迁改造的进程中逐渐消失在推土机的滚滚浓尘中。如北外街、篾匠街、便门街、大井拐、田家拐、和平巷、牛角巷、大竹丝巷、小观音寺巷、清官旗、十八层、北门下洼等等,这里,笔者仅凭记忆理了一部分老地名,包括已消失或还在使用的,并记出地理方位及地名由来,留存后人备考。 落水桥(老城南门口,地势低洼,积水落入该桥流去,故称) 水步口(西大街北端河岸,原系淠河码头,挑水的从此上下搭步,故名) 十八层(连接鼓楼街与庆安街的通道,落差较大,上十下八步台阶,故名) 菜岗头(现市妇幼保健院一带,原为一蔡姓人家住地而名) 淠塘沿(横街与草市街之间有塘名淠塘,周围有居民沿塘而建房) 老鸹塘(位于北市街大王庙南,一水塘,多有老鸹鸟在此,故名) 锥子庙(北门塔院内多宝庵庙,俗称锥子庙,为居委会之名) 落星庙(皋城路市四院前后,据说此地落过陨石,群众建庙纪念,故名) 鼓楼洞(六安人对鼓楼街的俗称) 魁星阁(原老城墙东南角之上的建筑,为古八景之一“谯楼揽胜”旧址) 大悲庵(现西湖庵西边沿淠河南路,已拆除) 常青路(现红街东边的一条连接皖西路与人民路的道路) 两口塘(位于解放北路北端南侧,此处有塘两口,故名) 百罗丘(解放南路至龙河路一带,原丘陵地15亩,能收一百箩稻谷,故名) 苏大堰(解放北路一中对面,原为水塘,现已填埋修路) 九里沟(市北距老城九里,街旁一条堰沟,历称九里沟) 关帝庙(关岳庙,武庙街与盐店巷之间,庙已毁) 火神庙(在五福堂与盐店巷之间,旧庙早毁) 万寿寺(云路街与东大街之间,寺庙。相传明朝建庙,毁于民国初年) 便门滩(淠河中一荒滩,位于淠河之西。是六安古八景“桃坞晴霞”之地,现为月亮岛) 凤凰桥(位于三里街西段与凤凰塘交界,原为木桥,被日机炸毁,建国后建石桥) 锅底山(位于望城岗南一公里,状似锅底为名,现市行政中心一带) 毛狗洞(皋城东路北侧东段,皖西卫生学校西侧,原有毛狗出没,故名) 菜市湾(地片名,城北边老淠河东岸,原蔬菜基地) 小华山(淠河总干渠以南,原六毛路以北,地藏王曾打坐此山;清时在平岗头建庙纪念,现庙仍存) 小南海(原为小南海庙名,紧靠九墩塘公园,现仍存) 油坊桥(位于中市街原常青路一带,现属红街社区) 紫竹林(位于小三里街南,有庙名曰紫竹林,故名) 六德公园(原九墩塘名,老城东门亦称六德门) 菜籽河(位于大别山路北,过去是凹地,产菜籽,后改池塘,得名) 大岗头(距老城十里,岗头面积5亩,大岗头村委会驻地) 清水河(初名金水河,现为原九里沟,现清水河街道名) 上龙爪(为城西淠河东岸上游,现云路桥附近,岩石状似龙爪,伸入淠水中,故名) 下龙爪(位于淠河中段东岸,天然岩石状似龙爪。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在此驻驾,并手书“龙磐石”三字,后人又在石上刻一“寿”字,字迹仍存,为六安古八景之一“龙爪映月”) 永安桥(三里街与横街交叉处,光绪二十六年为方便行人由彭正章捐资所建石拱桥) 和平桥(位于云路街西端,靠淠河沿,地势低洼,1953年拆城墙建吊桥,桥上连接城墙南北两端,可行人,桥下通淠河,也可行人,后扩建街道拆除) 大沟沿(由金陵巷至牛角巷口,沟通城区古下水道、故名) 吊官桥(北外街上拐头与潘驾拐中间,桥下曾吊有棺梓而得名) 清官旗(西大街北侧,传说一州官断案清白,为民称颂,当街竖一旗杆以示纪念,故名) 北门下洼(北外街北门塔一带,地势低洼故称。现北塔广场一带) 老衙门台(位于云路街西端,清朝时系州衙门驻地,解放后为六安行署公安处办公及宿舍之地) 盐笆箕口(南接大王庙巷,北至下龙爪,有一码头、一家盐店,故名) 金家台(位于北门塔对面巷道盐笆箕口通往下龙爪的一个叉巷) 记住地名,就记住了城市的历史。 想起地名,就想起了曾经的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