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综合新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双桥飞架通城乡 一湾碧水哺村民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10月13日    来源:皖西日报

  陈波彭娟

  高桥湾村位于霍山县衡山镇县城北部,全村面积8.63平方公里,辖18个村民组,520户,1800余人。月牙形的东淠河热情环抱着这片土地,川流不息的滔滔大河也隔断了这里与县城的陆路交通,造成了该村的发展长期严重滞后。近年来,霍山县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衡山大桥和双湾大桥先后建成通车,高桥湾村也迎来了华丽变身。
“大河西”变先进村
  为解决高桥湾村大黑路运输车辆拥堵,缓解交通压力,经多次实地勘测和谋划,高桥湾村委会将望月路以北,已征迁但目前闲置的24亩土地场平、修建成临时停车场,租赁给县国投公司使用,可容纳农用车、绿色环保车、半挂车约100辆。自停车场建成后,所有运输车有序进场等待装运,消除了大型车辆路边停靠的安全隐患,也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目前,县国投公司每年向我们村委会支付10万元场地使用费,这是咱村里又一项新财源,还能帮我们安置一个停车场调度员的公益性岗位。”1994年出生的刘建,也是一名当过5年兵的退伍军人,现在回乡当了村支书,却成了村民眼中天天想着给村里找钱的“小财迷”。
  2021年,高桥湾村以“两委”班子换届为契机,积极选拔学历高、会经营、会管理的返乡能人、致富带头人、年轻党员进入村“两委”班子。新班子干劲足,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千方百计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以前这里俗称大河西,那时候也没别的收入门路,因为东淠河阻隔,村民们来往县城都要坐竹筏,后来才有简易的木桥。村里穷,家门口又挣不到钱,青壮年大都选择出门打工。”衡山镇社会事业局局长、高桥湾村驻点点长何芬感慨地说。
  为彻底解决群众出行难,2005年12月,衡山大桥终于建成竣工,这座长522.25米的公路桥将高桥湾村与县城紧密相连。2021年1月,双湾大桥合龙,将霍山东、北、西三片区域贯通,曾经困于交通窘于运输的高桥湾村,如今成为该县连接济广高速和105国道的重要枢纽。
  “我们村级集体经济也就是近三年才起步的。”据何芬介绍,2020年,高桥湾村委会利用众多单位企业争相入驻的契机,先后成立安徽高湾建设有限公司和安徽双湾建设有限公司,先后承接了霍山一中、霍山职高、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等的物业、绿化及其他相关业务,长年带动本村100余人就业,每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逾100万元。
  破除交通瓶颈后的高桥湾村充分利用城乡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吃透政策,盘活闲置资产,将原村委会、原管委会活动板房以及原高桥湾小学3处固定资产进行修缮改造,出租给小微企业,每年又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6万元左右。
  将原园艺场、果蔬园等闲置土地近1000平方米场平出租,进行中药材、蔬菜种植,以及挖机修理场和方砖加工厂建设,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左右,并为全村居民争取了50余个工作岗位,让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通过近些年接力发展,高桥湾村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2018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6.3万元,到2021年,该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已经达到123.6万元,位居全县前列。预计2022年该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可达200万元。
老少皆享发展利
  随着东淠河橡胶坝的建成,一片荒芜的大河滩蓄水成碧波平湖,曾经视为穷乡僻壤的“大河西”随着双桥沟通城乡,如今也成了霍山开发的“新大陆”。高桥湾村现有景秀蓝湾、千江月、滨河御府三处楼盘小区,霍山一中、霍山职业学校、国投集团、中药材检查中心等多家单位也纷纷迁建于此。高楼林立、霓虹闪烁,今日的高桥湾早已模糊了城乡的差别。
  因为高桥湾村涉及许多大型建设项目,村民拆迁后,村“两委”组织以户为单位,联户统建,每户两间宅基地,建造两层半的规范化迁建房。考虑到有些人家三代、或四代同堂,迁建房面积不能满足生产生活所需,2012年,该村又在桃园、双湾小区另建4栋多层楼房,卖于本村三代及以上拆迁户。因居住在这些套房里的以老人居多,这几栋楼又被村民称为“老年房”,目前已入住160户。因时间较长,没有物业,部分基础设施已经损坏。
  2022年8月,高桥湾村斥资1.5万元在4栋老年房17个单元楼安装了感应灯,照亮群众回家路。另外,村里又在老人常常聚集聊天的地方安装了休闲长椅,方便群众休憩。为解决老年人交通问题,村“两委”还积极与公交公司对接,让公交车开进小区。
  “现在好了,路通了,灯亮了,小区美了,大伙儿心里也亮堂了!”正在小区广场跳舞的张阿姨乐呵呵地说。
  2022年,高桥湾村花费24000元,又为全村60周岁以上的老人购买了“银龄安康”意外保险。“老年人跌打损伤的机率大,而许多老年人又缺乏保险意识,所以我们就由村集体出资帮他们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到今年,我们已经给老人们连续购买三年的保险了。”村里的驻点干部广龙洋说。
  2001年出生的潘孝丽也是高桥湾村民,刚上大学的她父母双亡,又没有任何收入来源。高桥湾村及时将潘孝丽纳入低保,另外,还帮她申报临时救助等。寒暑假期间,村劳务公司还邀请潘孝丽做临时工,帮助她赚取生活费用。
  高桥湾村集体有钱了,村干部的腰杆直了,干事底气也足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原先一直想给群众解决却无力解决的民生难题现在都陆续排上了议事日程:给小区群众休息点安装休闲座椅、给小区广场安装照明灯,给两个小区安置房安装感应灯、维修小区道路、更换窨井盖、解决部分群众自建房的下水道排水问题等等一系列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都得以妥善解决。
  “现在我们高桥湾村有三多:高楼多、学校多、工地多。桃李春风小镇、宣商高速出入口即将落户高桥湾,直通宣商高速的惠民大桥正待动工。等过两年,村里再多挣点钱,就能修建幼儿园和村级养老服务中心,让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所有村民都能享受到更多的发展红利。”刘建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