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 版:社会广角·红土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大别山之子李云鹤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9月22日    来源:皖西日报


  王峰 摄
  梁远启

  李云鹤,1894年1月21日出生于金寨县县白塔畈镇桥店村郑堂楼的一户农民家庭。谱名郑家仁。在漫长的革命斗争中,他先后使用过郑鼎、郑卫华、李梅村、李云鹤、秦波、李醒潮等名字。这些繁多的名字,充分见证了他丰富的革命经历。1925年4月,李云鹤在北京燕京大学经同乡蒋光慈的介绍,与赵世炎相识。由蒋、赵介绍,于当年5月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
激进的青年学子
  李云鹤8岁时入本村私熟启蒙,取名郑鼎。1908年,16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叶集明强小学读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全国各地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抵制日货运动,对当时的叶集地区也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李云鹤积极与进步同学,在校园里检查、烧毁日货。后与同学们到叶集街市宣传爱国道理,登记和封存各个货栈、商店的日货,不许买卖。因而得罪了一些见利忘义的商人,责备明强小学校长叶兰谷纵容学生闹事,围攻谩骂的李云鹤,李云鹤一气之下,离开学校,弃学返乡。当年秋前往省城安庆,投考安庆体育教员养成所,在安庆教育会结识了学生领袖蔡晓舟、王步文,结为好友。在王步文的引导下,李云鹤在省立第一师范图书室,阅读到《新青年》《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浅说》等书刊,初步接触了马克思主义。
  1921年,安庆发生“六二学潮”。李云鹤积极参加省学联组织的集会,声讨反动当局贪污教育经费、殴打学生的罪行,迫使反动当局增加了教育经费,抚恤伤亡学生。这是李云鹤第一次经历血的洗礼,极大地锻炼了他追求真理的革命斗志。
  此后,李云鹤又参加了反对贿选省长李兆珍的学生运动。1923年二七惨案发生后,李云鹤参加了声援京汉铁路工人的火炬游行。10月22日清晨,安徽省学联组织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反对曹馄贿选大总统。李云鹤和游行队伍捣毁了安徽在京议员何雯、张伯行这两个“猪仔”议员的家宅以及吹捧曹锟的《社刊》报社。曹锟下令在皖的鹰犬查封由进步师生李云鹤等编辑的《黎明》周报,通缉省学联领导人和积极分子王步文、蔡晓舟、李云鹤等36人。同年冬,李云鹤和同学们流亡到上海,坚持继续出版《黎明》周报,并由李云鹤负责安徽学生会驻沪办事处的工作。1924年冬,在各方舆论的压力下,安徽军阀政府被迫撤销了对王步文等36人的通缉令,李云鹤等人返回安庆。为了纪念“六二惨案”死难者,李云鹤等进步学生一致倡议修建姜周墓祠,并公推李云鹤为安徽省学生会出席北京处理“姜案”善后事宜全权代表,迫使安徽军阀当局抚恤牺牲和受伤学生。
优秀的党建工作者
  1927年8月8日,李云鹤等20余人根据党的指示赴绥远,开展地下斗争。根据工作的需要,李云鹤改名为“郑卫华”。
  当时,绥远、包头的地下工作十分艰难。郑卫华的联络人是云泽(即乌兰夫同志)和任廷弼。在李云鹤和云泽等领导下,以包头为中心,在周边几个县积极开展工作。不久,刚刚建立的几个基层组织相继被敌人破坏。面对严峻的政治形势,中共中央又派王若飞同志来到绥远,李云鹤、彭述之奉命经北京至天津,与中央特派员蔡和森转赴上海,开展革命活动。
  1928年春经蔡和森的联系,中共中央派遭李云鹤前往河南,任中共河南省夏(邑)永(城)虞(城)中心县委书记,以夏邑县东关小学教员的身份开展工作。在中共地下党员、夏邑县长孙实的支持下,李云鹤利用国民党在夏邑县举办政训班的机会,与孙实一起把很多中共党员和左翼人士安排进入政训班受训,积极培养革命力量。先后训练200多人,把他们分期分批地派到各地担任乡、保长,把革命种子撒向豫东平原。当时,上级党组织指示皖北、豫东、鲁西为武装暴动区,李云鹤积极组织武装力量,努力创造暴动条件。但是,由于敌人的严密管控,暴动没有成功。为避免损失,暴露身份的孙实离开夏邑,郑卫华去鹿邑县立小学任教,秘密负责夏邑、永城、虞城、鹿邑四县的党的工作。
  1929年秋,中共河南省委遭到破坏,李云鹤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在复杂恶劣的环境里,他走乡串户,联络地下党员,整理豫东各县的党组织。1930年2月,与党组织接上了关系,中共中央决定建立豫东特委,李云鹤担任书记。为方便工作,他又改名为“李梅村”。在鹿邑一带积极组织“老冤会”“扁担会”等具有革命倾向民众组织,开展抗捐抗税,反剥削、反压迫的斗争,为周围地区的革命斗争积极培养骨干力量。
  1930年春荒时节,豫东平原的贫苦百姓饿殍遍野,而地主、县衙逼租索债却变本加厉。李云鹤趁势发动了著名的鹿邑农民大暴动。他以扁担会、农民会等农民组织为中坚力量,很快发动了数万名穷苦百姓,手执大刀长矛、扁担锄头、围困县城3天3夜、强烈要求伪县政府“减税捐、惩土豪”。县政府和豪绅们只好派出代表“议和”,答应减免租税。这次农民斗争获得了完全的胜利,极大地震憾了豫皖大地,鼓舞了广大农民的革命斗志。
  为了开展周口地区的革命斗争,1930年秋,中共豫东特委由鹿邑迁入沈丘县槐店,特委书记李梅村等8人,在槐店第五小学以教书为掩护,领导豫东各县的党的地下工作,继续利用帮会等穷人组织开展革命活动。9月,特委批准成立槐店回民党支部,并逐步发展为特支、区委,直接受中共豫东特委领导。区委以五小为中心,在当地的崇实、乐成小学及黎明女校先后建立党组织,成立共青团、妇女团、儿童团,发动广大青年男女和沈丘各族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反剥削、反压迫的群众斗争。1931年3月,区委领导发动了白庙子群众开展反对苛捐杂税的斗争,并围困国民党的税务机关,迫使其减免了一些苛捐杂税,减轻了民众负担。
  1932年5月,李云鹤来到济南,在国民党八十一师工作的地下党员王慕天的帮助下,去日照成立了中共日照中心县委(辖日照、诸城、沂水,莒县),李云鹤任县委书记。
  1937年七七事变,全国抗日战争爆发,李云鹤向组织主动提出到山东抗日前线工作,得到组织的批准。李云鹤到达益都,担任中共益都县委书记,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开展抗日工作。1939年冬,正值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李云鹤受山东局和苏皖区党委的派遗,来到邳(县)睢(宁)铜(山)灵(璧)边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先后任淮海区邳睢铜地委书记兼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运西办事处主任,邳睢铜灵边区是淮北、山东两大根据地的结合部,华中根据地前往延安的必经要道,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李云鹤动员党员骨干,广泛发动群众,召开了边区各县区支部书记以上党员大会,详细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号召党员干部充分利用群众高涨的抗日热情,按照中共中央:“在津浦路以东,陇海路以南,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内,应建立一个能独立领导的工委,其主要任务为发展游击战争。”这次大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对邳睢铜地区的抗日斗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团结一切抗战力量,打击日寇和汉奸,李云鹤在地委机关吕家菜园子召开了开明士绅座谈会,邀请杲益斋、焦子和、陈彦甫、郭拔南、王遴清等社会贤达,共商抗日方略。通过灵活的统战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孤立了反动势力,争取了中间派,团结了大多数,壮大了抗日力量,扩大和巩固了邳南根据地。1940年9月,李云鹤通过民主协商、和平转让的方式取得了邳南行署政权,创造了统一战线工作的范例。1941年春,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黄克诚在团级以上干部会上表扬李云鹤领导的地委工作:“邳睢铜地委统战工作做得好,他们在国民党掀起反共逆流的情况下,统战工作还能发展,这是很不容易的。说明地委的抗日统一战线工作是有成绩的。”1942年2月,刘少奇在华中局第一次会议上说道:“在华中我们没有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邳睢铜地委以和平方式取得了邳南行署政权,这在整个华中都是个好典型。”
  解放战争期间,1948年8月-12月,李云鹤任鲁中南区淄博特区委副书记、淄博特区专员公署专员;1949年4月-1951年12月任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副主任;1951年12月-1952年8月,任皖北行政公署副主任、中共皖北区党委统战部部长。
  1952年秋,入中央马列主义学院学习。1955年2月,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
  李云鹤在战争年代党建工作期间,虽然也多次组织革命武装,举行武装暴动,且由于多种客观原因,均未能实现目标而失败;有的虽然很有起色,并组建了军级建制,担任军长,但为时很短,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反动势力,但终未能形成有战斗力的革命武装,最后遭到失败。但李云鹤在组建地方武装向反动势力作斗争,仍是李云鹤一生的光辉点。
革命生涯中的不幸与大幸
  李云鹤在革命生涯中,创造了很多佳绩,但也遭到多次不幸。1931年,李云鹤从西华去周口,在投宿客栈时,被巡查户口的刘汝明军抓捕,关押在沈丘县城的安徽会馆。党组织利用敌人没有掌握实据的有利条件,动员客栈老板出保而获释;1933年2月2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李云鹤在日照被捕,在审讯中,他坚贞不屈,没有暴露党员身份,饱受4年牢狱之苦,直到抗战前夕的1937年5月方得获释,1937年10月10日在上海,李云鹤在组织游行时在法租界被巡捕抓去,关押了一天一夜;1938年2月,日军“扫荡”益(都)北地区,李云鹤在转移途中被国民党顽军抓捕,遭捆绑吊打,严刑逼供,受尽折磨。数月后,经我方营教而获释,1939年8月中旬,李云鹤在益都北乡巡视工作,在鱼骨庙小李庄被国民党顽军王静轩部扣押,受尽酷刑。后经中共益都县委通过在王部的内线设法营救而脱离虎口。
  李云鹤虽然先后5次被捕,但他始终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坚贞忠诚,宁死不屈的高贵品质。解放后,李云鹤在回忆这段狱中经历时写道:“我曾想过,如果我自首了,离开了党,势必同那些我痛骂过的叛徒搞到一块了。过去我骂他们,今天他们一定骂我还不如他们。这是我怎样也不能低头干的事!”“我的哥哥郑家齐、郑家修被敌人杀害,弟弟郑家祥在雨花台牺牲,家里房子被烧光,家破人亡……”“我始终信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这是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内心独白。
  解放后,李云鹤这位多次被敌抓捕坐牢,全家多人牺牲,他本人幸存下来,历任皖北行署副主任、中共皖北区委员会统战部部长、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并当选为安徽省第一至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在“文化大革命”中,李云鹤同志于1969年1月12日含冤逝世,享年75岁。
  1983年10月26日,民政部追认李云鹤为革命烈士,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朱蕴山为他题写挽联:
  “成亦革命,败亦革命,成败总是革命;生也光荣,死也光荣,生死总是光荣。”
  这副挽联,是对李云鹤先烈的高度评价。李云鹤烈士为人民勇于奋斗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我们一心为民、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