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汊河镇:用好“四色”推动文旅融合
皖西日报
作者:卢贤傲 谢菊莲
新闻 时间:2022年09月08日 来源:皖西日报
本报讯(卢贤傲 记者 谢菊莲)近年来,舒城县干汊河镇积极用好“四色”资源要素,擦亮文化名片,铸造文旅品牌,努力打造具有古色历史文化、白色羽毛产业、绿色生态农业、红色烈士事迹的“四色”旅游名镇,助力乡村振兴。 据悉,干汊河镇是三国名将周瑜、中共“情报三杰”之一胡底的故里,境内有周瑜练兵习武、操戈备战的摩旗墩遗址和七门堰遗址,有经国家地质矿产部鉴定为优质矿泉水的柳抱泉,有千亩桂花园、千亩葡萄园等富有生态气息的生态观光园,有姜、蒜、栗、油茶、脆桃等地方特产,集聚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人文资源和特产资源,既有鲜艳的“红色”、满眼的“绿色”,也有浓郁的“古色”和厚重的“白色”资源要素。 点燃“红”引擎,打造红色烈士事迹展览景点。洪宕村是中共“情报三杰”之一胡底的故乡,村内兴建有“胡底烈士纪念馆”,打造以爱国主义和安全教育为主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前来瞻仰,已经成为全县、全市乃至全省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安全教育基地。 释放“绿”动能,打造绿色生态农业旅游景点。干汊河镇作为省级生态镇,近年来大力发展生态农林产业,着力打造果岭小镇,积极打造桂花园、板栗园、葡萄园、蜜桃园、名贵苗木园、柳抱泉养生矿泉水观光园等特色生态园,招商引进九龙寨生态园旅游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5.68亿元,打造一个集游览观光、文化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养殖和休闲养老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激发“古”活力,打造古色历史文化旅游景点。作为周瑜故里,干汊河镇积极抓好周瑜城——七门堰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将周瑜城遗址范围内的学校和周边400余座坟墓迁移出去,分别兴建了S317省道至周瑜城、至七门古堰旅游路,修建连接周瑜城遗址至文翁故里的文翁旅游大道,兴建了瑜城广场并竖立周瑜铜像,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了旅游项目建设10个功能区;兴修了七门堰村古堰口水博馆门前广场及“三刘翠风亭”。 夯实“白”基础,打造白色羽毛产业旅游景点。作为省级羽毛产业集群专业镇,该镇做活做足“小羽毛、大产业”的文章,全力延伸产业链条,初步走出一条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全镇直接从事羽毛贩运、分检、切片和羽毛球、羽毛球拍、球衣、球鞋等相关产品的加工制造企业逾100家,从业人员8000多人,年产羽毛球600万打,年产值实现15亿元。建成占地150亩南聚工业园和连接工业园通往新旧S317省道的周瑜大道,扩建100多亩舒城羽汇运动休闲产业园,促进羽毛企业扩大规模、升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