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综合新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只有让它们喝饱了,丰收才有希望”

——金安区抗旱保秋粮一线见闻本报记者 汪娟 实习生 伏文静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8月18日    来源:皖西日报

  “现在打到20多米深了,一般打到四五十米就可以打到水了。”热浪翻滚的午后,金安区双河镇高峰村一处农田旁,两名工人正在进行机井挖掘作业。再过十几个小时,地下水就将从这里喷涌而出,滋润周边的稻田。
  “今年旱情以来,高峰村已经挖了16口抗旱井了。这也是我们镇上打抗旱井最多的一个村了。” 站在一旁的双河镇党委书记汪尹一边看着工人们作业,一边说。
  位于金安区南部区域地表径流末端的双河镇,往年易发生洪涝灾害。而今年,连续的高温酷暑天气,造成上游需水量增加,致使河水流经镇域范围后水量大幅减少,沿河村庄严重干旱、无水源灌溉,农业生产严重缺水。
  为了积极应对这种“新状况”,双河镇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制订了抗旱机井奖补政策。凡农户新建抗旱机井保障灌溉用水,经镇政府验收合格后给予每口机井2000元资金补贴;并要求各村(街)统一思想,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大户打井积极性,想尽一切办法寻找水源。双河镇党委书记汪尹表示,“今年7月旱情之初,双河镇就主动应对,采取了以奖代补的形式来应对当前旱情,我们的政策是每口机井奖补2000元起步,截至目前,全镇已经完成机井37座,有效解决灌溉面积3700多亩。”
  天气炎热,秧苗也‘渴’,只有让它们喝饱了,丰收才有希望。在金安区淠东乡小圩村,一条条水泵连接着稻田沟渠,翠绿的秧苗在涓涓清流的滋润下,长势正旺,随风轻摇。
  在村内的小圩河旁,记者看到,七台小型抽水机正在持续作业,汩汩而出的清水被引至村庄周边的农田。记者了解到,小圩河本是村里一处私人承包的鱼塘,但是今年旱情以来,天气干燥,农作物缺水严重。为配合抗旱工作,承包鱼塘的村民积极主动将鱼塘提供给村庄引水灌溉,为缓解旱情提供支持。
  小圩村党支部书记戚跃说,目前小圩村的旱情已经得到了基本缓解,现在抽出来的水正在缓解下游桂滩村的旱情。
  一顶红帐篷,几张凳子,一台抽水机,在这样一个简易的值守点里,淠东乡黄圩村党支部书记李芳已经连续待了8天的时间。而不远处河道里抽水口旁,村文书张克恩正在水中清理杂草和泥沙。
  “这里的河道浅,杂草泥沙经常把抽水口堵住,所以每隔两个小时,我们村干部就要有人下水疏通、清理。另外,因为用电负荷大,这个电闸经常跳闸,也要二十四小时有人看着。所以,这段时间,三台抽水机,我们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员20多人,轮流值班,确保中岗支渠的灌溉水量。”李芳说道。
  持续旱情之下,首当其冲的还是农作物。据了解,为力保农业生产用水需求,保障秋粮稳产,金安区积极采取蓄、引、提、调综合措施增加生产用水。连日来,全区乡镇积极疏淤积渠道,并通过抗旱打井增加生产用水,努力扩大秋种生产和浇灌面积,严格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下游后上游、先节水再调水”原则,进一步加强水源统一管理,合理调配使用设施,科学协调各方用水需求,合理制订抗旱用水计划,杜绝跑水、漏水现象的发生,尽可能使每一块土地都用得上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