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找书记,让村民心中无难事
刘 杰 本报记者 谢菊莲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2年06月14日 来源:皖西日报
“老陈,你还记得咱俩上次和杨书记说的卢楼至坝拐放水渠堵塞吗,反馈后没过两天村里就给疏通了,一点没耽误咱播种”。 “是的,不仅水渠疏通了,前几天街道路灯有几盏不亮,我打了村书记热线当天就看到有人来维修,你别说,自从村里实施这个‘无事’找书记暖心工程之后,村里办事效率快多了,现在基本上没啥事要找书记了。”这是近日叶集区洪集镇大桥村两位村民的一段田间对话,也是洪集镇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成果的一个缩影,更是洪集镇创建试点“无事”找书记品牌的初心。 乡村要振兴,基层党组织是主力军。洪集镇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围绕产业振兴、乡风文明、环境治理等方面多措并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建“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思路,引导、教育群众从“有事”变“无事”。 “无事”找书记让乡风“更”文明。今年以来,洪集镇准确把握本镇特点,以点带面先后改建“洪集镇牌坊店村村民议事厅”和“洪集镇大桥村村民议事厅”,紧扣“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坚持以榜样的力量感染身边人、以身边的事例教育身边人,持续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美丽庭院、好婆婆好媳妇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推出一批事迹突出、群众公认、影响力大的模范标杆。整个评选过程由村民组推荐,群众当评委,政府为“赞助商”,满足群众的合理“点单”诉求,评选出村民心中的先进典型。同时广泛推行“积分制”奖励办法,鼓励群众通过参与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积攒奖励积分,在洪集镇“新风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或健康体检、乘坐公交等服务。切实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实效,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无事”找书记让产业“快”发展。书记出思路,群众跟着干。针对群众普遍反映的龙虾销售难、产量上不去的难题,洪集镇坚持精准发力,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努力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功探索出“党支部+企业+基地+农户”的小龙虾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引进潜江龙虾养殖优势技术,因地制宜打造出占地6000亩的小龙虾产业示范园区和52196亩的稻虾综合种养区,引进小龙虾加工企业,合力建成集交易、收储、冷链、深加工为一体的大型龙虾交易中心,日均收购本镇近3万斤的小龙虾,一天销售额高达100万元,农户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并帮助本地提供就业岗位80余个。 “无事”找书记让群众“稳”就业。为了解决群众普遍反映的就业难,搭建“书记热线”,实现“群众呼叫、书记报到”。用好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发挥“互联网+就业”优势,积极推广应用“六安市就业创业平台”,组织企业、人员注册,做好人力资源信息采集录入和企业用工信息发布,组织人岗对接。同时加强村级就业创业实体化平台建设,依托村集体经济劳务公司建立村级就业创业服务中心,配备专兼职协管员,同步安排部署各村社摸排本村有劳动能力且想就业人员并形成台账,通过提供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对接企业用工需求等形式,让群众就近就业。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举措,不断拓宽服务群众、服务乡村发展的新路径,真正实现群众无事找书记。”洪集镇党委副书记陈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