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 版:百花园·人在旅途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孤独的鹿起山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5月10日    来源:皖西日报

  王德成

  周末,好友相约同登鹿起山。
  鹿起山跨舒城南港和舒茶两镇。驱车来到南港境内鹿起山东南山脚,山下村庄水泥路已经户户皆通,几户农家院内还停有机动三轮车。
  零散的村落少见村民。未进山村,远处犬声鼎沸,走近才见三五只家犬如孩童嬉戏打闹,不等临近就为我们让道,也算是对陌生客人的礼遇。
  沿小山坳顺势而上,山上植被丰茂,空气清新,微风拂面,令人神清气爽。徒步不到一个小时,同行皆大汗淋漓,纷纷脱下外衣。我亦满脸汗珠,于是缓缓而行。
  鹿起山名传说有三。好友一路向我们介绍有关鹿起山的故事。“相传昔有名僧过其下,一鹿自山出,僧即其地以化,因而得名鹿起。又传说山中有神鹿和麒麟而得名鹿麒,后演变为鹿起。”
  我则更信服第三种。“说原名为六起山,是由东南西北四方共六条主要山脊向中央隆起而形成,故名六起山,后因本地方言六鹿谐音,演化而成鹿起山。”
  慕名而来,的确不负所望。沿途风景甚佳,虽已初冬时节,依然秋色浓郁,满山色彩斑斓。山上以杂木居多,叶片厚实的呈藏青色,与深黄浅灰暗红多色镶嵌,其间夹杂着一些乔木,单薄的叶片随风飘落后暴露出光秃秃的枝丫。林间枯木虬根,与石相缠,相融相依而生。望眼前山体,尽管无法与梦幻般金黄的胡杨林相比,但呈现出接近大地的颜色亦无法掩盖生命的过往。
  登山小道,平日行人极少,落叶堆积,崎岖难行,其间亦两次滑倒。
  自古逢秋悲寂寥!
  时令不可逆转,已入初冬,林间藤草枯死,枯木荒丫,横七竖八,难寻一丝生机,沧桑萧条之感油然而生。山顶眺望,看满山落叶如一片片跌落的时光,观云起云涌如人生天地匆匆过客。侧耳倾听,荒山老树仿佛在诉说着而今鹿起的孤独。
  鹿起山的孤独,源于山脉之尾。
  鹿起山属大别山余脉,为大别山东北部最后一座山,往东往北百里无山,往西往南万山连绵。山顶为双峰,海拔均约三百米有余。四周有多条山脊山坳,冲洼里散布有诸多自然村落。
  鹿起山的孤独,源于孤芳自赏。
  回想当年,山虽不高,但气势雄伟,山坡古木参天,谷底土壤富饶,恰逢晴朗天气,朝阳初照,地下水分蒸发,雾气透过阳光,岚气烂漫散放,犹如七彩丝带围绕山腰,随风舞动而飘忽不定。山顶古寺,云遮雾罩,忽隐忽现,虚无飘渺,形成奇特景观,谓鹿起晴岚,曾名列龙舒八景。
  如今,有着厚重历史文化根基的龙舒大地,乘着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东风,人居环境已是旧貌换新颜。遥望四周,庭院村落,生态宜人,美不胜收,鹿起不免望自而兴叹。
  鹿起山的孤独,源于古寺败落。
  鹿起山自古佛教兴盛,被誉为舒城四大名山之一。曾几何时,山顶原有南岳行祠,号有房九十九间半,巍峨壮观。内有走马转心楼,朱栏玉砌,建筑别致。祠前设有试心台,还有洗剑池。
  而今,山顶仅存一龙泉寺,为二十世纪末重建,前殿供弥勒佛和四大金刚,后殿供三世佛。我等登山之日,龙泉寺大门落锁,香炉不见香火,门前仅一对石狮相守,房角亦有古木相依。
  鹿起山的孤独,源于遭受遗弃。
  忆当年,南岳行祠数百年长盛不衰,四方香客慕名云集。且鹿起山地势险要,南为山区,利于屯兵屯粮,北为平原,对外一览无遗,进可攻,退可守,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农民起义军必占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也不例外。东沙埂游击队,以鹿起山为依靠,打击日寇,保卫家乡,佳话频传。解放前夕,一场万人大战,南岳行祠毁于战火,据说火烧三天三夜。
  当下,鹿起周边名山兴盛,大多环境得天独厚,山环水绕,林木丰茂。且繁华寺庙众多,或雕栏玉砌,或黄瓦朱墙,气势雄伟,各具特色。游走其间,苍翠古木的枝枝蔓蔓,千年古刹的梵音渺渺,皆为具体可感。相比之下,鹿起山的龙泉寺已近破败,前些年为定制香炉进山专修之路已经废弃,唯一守庙和尚也被请下山来。鹿起能否雄起,再显“鹿起晴岚”,期待不是绘梦。
  原道下山至村舍附近,遇见一老婆婆,已是白发苍苍,却身轻足健,手提竹蓝,捡拾枯枝,定是农家柴火。
  路边有一水塘,看上去才整修不久,一村妇正在刷洗衣物,棒槌声声,悠悠传颂着鹿起山人的生活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