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5 版:文旅周刊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皖药传奇:“霍山断血流”

叶茂盛/文 梅少武/图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5月10日    来源:皖西日报



  西山药库

  “断血流”药草

  ←南岳山
  编者按:
  六安市地处大别山区,是中医药资源大市,中药材资源丰富、门类齐全、品种繁多、蕴藏量大,素有“西山药库”美誉。全市共有药用植物1866种,总蕴藏量2亿多公斤,道地中药材有霍山石斛、灵芝、断血流、茯苓等20余种,是安徽省中药材主产区之一。
  2017年7月,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西山药库”战略。西山药库规划范围覆盖84个乡镇、4个产业园、2个街道、1个风景区。西山药库区域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4.9万亩,产量20.17万吨,综合产值106.6亿元。霍山石斛、灵芝、断血流、茯苓、黄精、天麻等6个品种位列“十大皖药”,数量全省最多。霍山石斛成功载入2020版《中国药典》,获评“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61.54亿元。
  安徽地处华东,气候温润,山地与丘陵面积极广,适宜于温带与亚热带各类动植物的生长,是全国中医药资源的大省。2016年安徽省首次公布的“十大皖药”品种,霍山石斛与断血流同时上榜。地处大别山区的霍山县自然成为“皖药”霍山石斛及断血流研发与生产的示范基地。
  断血流也称止血草为唇形科植物灯笼草或风轮菜的地上干燥部分,具有收敛止血的功效,是天然的止血药。适用于崩漏、尿血、鼻衄、牙龈出血、创伤出血等病状,有“南岳仙草”的美称。将这种止血草研发成中成药,最初是由霍山县政府牵头安徽中医学院验证一家“祖传秘方”并研发而生产的。
  关于“霍山断血流”还有一个传奇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霍山的南岳山中住着一位叫龚业常的神人,早年随左慈一起学道,能听懂百鸟的语音。他从鸟雀的鸣谈中得知:南岳山中有棵神茶,能治百病;还有一种能止血的药草,效果特别神奇。关于神茶《史记》就有记载:“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茶叶的神效被司马迁记载,霍山黄芽自汉代以来就成了贡品,只是那“止血草”未曾找到。
  这个故事从东汉开始,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一直传到清光绪年间,在南岳山的南麓住着一户刘姓人家,刘家世代以行医为生,还开了一爿中医药店——“光禄堂”。刘老先生时时念道这个传说,并喃喃说道:要是我能获得这种仙草那该多好呀!那不只是救死扶伤的美事,至少我家的药店也能凭着这种神药发大财了。十几岁的儿子刘西堂听在耳里,记在心上。他相信南岳山中有这种“止血草”,自己就能找到,并发誓一定要找到这种神草。
  自此,刘西堂采药就不再去东乡西镇,去爬屋脊山与六万寨,而是天天上南岳山,希望总有一天能结识这种仙草。南岳山,是汉武帝封禅南岳的地方。这里有终年不枯不溢的南岳天池,有汉武帝亲自种下的碧桃与凌霄,还有东汉时期左慈修炼的洞府。南岳山古刹、古树、神洞,人杰地灵。既然龚业常是在此山听到鸟雀透露的信息,刘西堂就坚信:神草“只在此山中,云深应有处”。
  南岳山林草丰茂,资源富饶。刘西堂每次走进南岳山,就仿佛置身于一个药库,药篓总是满满的。一年过去了,可是就没有找到那株传说中的“止血草”。
  他头天失望而归,第二天又总是满怀希望登上南岳山,如此数年从不间断。仙机总会有呈现的那一天,也总会留给有心、有缘的那一个人。大约到了光绪末年,初夏的某天,已是盛年的刘西堂依旧背起药篓,带着药锄、柴刀、竹水桶登上了南岳山。南岳山泉水叮咚,松涛声声,鸟语花香,简直是神仙般的境界。刘西堂一边欣赏着这美妙的景象,一边吹着口哨似与鸟雀们逗乐,感叹自己要是能识百鸟音的龚业常那该多好呀!那样我就可以问问锦鸡:“止血草”生在哪里,它长的什么样子?你让我早点找到,人间就少了那伤痛之苦。
  刘西堂穿松树林,爬试心崖,来到大风洞,已是汗流浃背。正准备歇歇,忽然看见一条酒盅口粗的乌梢蛇正盘在风洞里,中间好像缠着小碗口大的黑石,痛苦地挣扎着。刘西堂慌忙退到洞外的一棵榆树下,附身观看着动静。
  原来是一只甲板龟,夹住了乌梢蛇。只见那乌梢蛇像是上了劲的草绳,在地上翻滚着,甲板龟缩了身子,任凭乌梢蛇怎么摔打,死活不肯张开。乌梢蛇体量大,夹板龟身体小对付不了乌梢蛇。夹板龟有护身甲,乌梢蛇怎么摔打,也奈何不得夹板龟。就这样僵持了很久。一旁的刘西堂动起了恻隐之心。心想:这龟蛇自有灵性,算是山中的灵长,我该解救他们。刘西堂拿出腰间别着的砍刀,在洞旁砍了一根粗壮的水竹,除去竹丫,用长长的竹竿伸进洞中敲了敲龟背。只见那只夹板龟松开了夹板,乌梢蛇趁机拖着受伤的身子逃走了。
  刘西堂有心放生夹板龟,不去动它。夹板龟因乌梢蛇的拼命摔打,龟壳的唇边也渗出了鲜血,早已伤痕累累。甲板龟艰难地爬向洞口,身后留下一串血印。只见它在一株唇形植物灯笼草边停了下来,伸出长长的颈子,尖尖的嘴巴咬住了一片叶子,反复嚼了几下,用夹板将那叶子夹在唇边的伤口上,然后静静地伏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了。
  刘西堂好奇地看到了这一切,发现那龟夹板的唇边不再流血了。
  刘西堂的脑中闪过一个念头:莫非这就是我找了多年的“止血草”?刘西堂顺手从身边扯了一株在手里审视着。他想:神农为了试药性,亲尝百草。我何不试一试这止血草,对人是否也有止血的神效。刘西堂抽出砍刀在手指上划了一道深深的口子,血很快流了出来。然后摘了几片叶子放在口中嚼了嚼,敷在伤口上……
  奇迹也同样出现了,那往外流的鲜血立马止住了。刘西堂欣喜若狂。谢天谢地,这止血草终于找到了。刘西堂转念又想:龟蛇都有灵性,这夹板龟能自疗伤,那乌梢蛇兴许也会这样做。
  乘着太阳还没有下山,刘西堂又来到风洞的石崖下面,寻找乌梢蛇的踪迹。刘西堂顺着乌梢蛇留下血迹来到水沟旁,只见有几株风轮菜已经倒伏,有几片风轮菜叶也被咬碎,地上没有了血迹,乌梢蛇已不知去处。刘西堂拔了几株风轮菜放到药筐里,赶忙回家了。
  回到家里,刘西堂将自己的传奇经历告诉了父亲。刘老先生非常震惊,不敢相信。让儿子将发现神草的细节又说了一遍。听后,刘老先生抓起儿子的手,揭去止血草,仔细审视,只见伤口恢复完好。刘老先生用大拇指与食指将儿子的伤口再次挤开,让鲜血又流了出来。另拿起一株风轮菜,看了看,嗅了嗅,嚼了嚼,重敷到伤口上,血又止住了。刘老先生满意地点了点头,紧紧的拉住儿子的手,激动的说:这就是止血草,这就是传说中的神药止血草,我们终于找到了!
  刘西堂父子发现了止血草兴奋不已。他们清楚《神农本草》和《本草纲目》中都没有记录这味药草。这种草药该有个名字,将来有人要续修《本草》,也好收录进去!刘西堂又想,这神药是我们发现的,这药名必须与自己联系在一起!刘老先生口中念念有词:止血草,止血流……刘老先生拍着脑门高声叫道:这药草能迅速止血流,干脆就叫“断血流”吧!这“流”一语双关,既是指止血不流的神奇功效,也暗指发现这神药的是我刘氏,岂不两全其美。
  打那以后,刘家药铺就多了一味中草药“断血流”。然而这只是他家的秘方,刘氏父子暗自采集,秘密加工,并没有让秘方透露出去。人们只知道“光禄堂”有止血神药“断血流”,并不知是哪几味药草加工而成的。自此,“光禄堂”的生意十分看好,药店也开到了霍山城。
  1949年霍山解放了,农民翻身作主人,生产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1952年,为了响应毛主席“抗美援朝,增产节约”的伟大号召,霍山县佛子岭区大林乡率先办起了农业合作社,走上了集体主义道路。毛主席在《人民日报》上为“大社的优越性”写了按语:“安徽佛子岭水库所在的一个乡,全是山地,就办成了一个大规模的农林牧综合经营的合作社。”大林社闻名全国。
  刘西堂深受鼓舞,等到家乡办起了医疗合作社,大林社就以“光禄堂”为基础成立了大林医疗合作所,刘西堂也就成了医疗合作所的所长。“光禄堂”变成集体的了,这秘方也没有隐秘的必要了。为了国家,为了更多人能分享断血流的神奇功效,刘所长将这一祖传的秘方通过霍山县人民政府献给了国家。霍山县很快联合安徽中医学院并据此秘方研制中成药,办起了断血流制药厂。
  随着“断血流”的生产与临床运用,其药性不断地达到开发运用。1977年“断血流”被收入了《中华药典》,“霍山断血流”开始跻身于国家出口的药品之列。
  改革开放后,为了适应市场的运行,安徽省霍山制药厂于1989年在国家市场管理部门进行了注册,注册资本368万元,厂长是张显奇。1998年,为了让“断血流”走向国际市场,杭州回音必集团收购了霍山制药厂,成立了杭州回音必集团霍山制药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是王大冲,公司负责人是吴立新,注册总资产达4600万元。这时的杭州回音必集团霍山制药有限公司,厂址在霍山县迎驾厂镇,占地面积31064平方米,有职工300人,专业人员占10%以上。公司拥有国内先进的中药生产设备,提取干燥能力居安徽省前列。主导产品“回音必断血流片”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安徽省的高新技术产品,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公司又投资1500万元进行GMP技术改造,于当年顺利通过了国际认证。2006年公司年产值达5296万元,销售收入5136万元,实现利税729万元,上交税金390万元。
  “断血流”的应用早已不限于霍山、全国,已经走向世界。中华民族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历史上再次作出了重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