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综合·专题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顺河“五朵金花” 绽放城南“疫”线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4月25日    来源:皖西日报

  闻静武琳

  疫情发生初期,裕安区城南镇一度缺少志愿者,该区顺河镇党委、政府第一时间组织一支由27人组成的青年突击队,逆行而动,当天就赶赴城南开展志愿者服务,其中,有5名年轻的女干部在包保的创业小区内,一会变成扫码登记的“大白”,一会变成高喊小喇叭的“黄衣天使”,一会又变成手推购物车的“红马甲”,被排队做核酸的居民们称赞为“五朵金花”。
暖心金花——贾静雯
  4月4日上午,贾静雯正在帮助上一年级的女儿上网课时,突然接到顺河镇政府电话,要求立即到办公室集合,去城南支援疫情区防控。孩子小无人照顾,她自己还处在过敏性荨麻疹发作期,但她顾不了那么多,和同事们一起义无反顾地奔赴抗疫一线。
  疫情防控后期,无症状返阴和密接隔离的人员陆续返回,其中有一位康复回来的无症状感染者丁女士平时在厂里就餐,家中没有灶具没有食物等。她得知情况后,立即联系当地村部为其每日安排好三餐,解决其实际困难。还有一次,有位高龄独居老太太需要一种进口药品,老太太的女儿因为一时间买不到药,人又在外地,非常焦急,后来其女儿微信联系了贾静雯,她一边耐心安慰老人不要焦虑,一边多方打探购买途径,经过几天的不懈努力,终于替老太太找到了所需药品,老太太得知后不停地在电话中表达谢意。 
热心金花——荣丽
  今年33岁的荣丽是顺河镇王滩村一名文书,疫情爆发当天,顾不上两个孩子,便来到了抗疫一线,从疫情发生到现在已超半个月的时间,一直坚守阵地。有次值班,一位独居老人因封控原因,生活有所不便,要求到同住在一个小区内儿子家居住,经多方协调,领导答应后,她主动到老人家消毒,帮忙收拾行李,然后一手拎着行李,一手搀扶着老人到达老人儿子家中,父子俩鞠躬感谢,连连说:“志愿者真好啊!”虽满头大汗,但这一刻,她明白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也由衷地觉得志愿者身上的重大责任!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是不称职的,但在工作与家庭面前,她毅然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虽然也很想家,每天只能通过电话来减少对孩子的思念,但她知道,越是在最关键的时刻,越要挺住,与最亲爱的战友们风雨同舟,并肩作战。
细心金花——郑嫔
  面对疫情,郑嫔瞒着年迈的父母,冲到了抗疫第一线。她所负责的封控楼区3栋3单元106住着一位独居老人杨大爷,因为他没有手机无法自己订到新鲜的蔬菜水果。每次上门询问时,他都推辞说自己有蔬菜吃。有一天在午饭之前,她上门询问,发现老人一直吃的是咸菜。她很惊讶问老人是不是没有菜了,老人摆摆手说没事,自己吃咸菜就行,不想给志愿者添麻烦。当即她就在随身带着的小本子上记录下老人想吃的蔬菜和水果,下午就送到老人家中,并嘱咐他,年纪大了身体健康应该放在第一位,有什么困难要第一时间告诉她,杨大爷露出了笑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细心金花”郑嫔以最近的距离给予人民群众最深情的守护,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绽放出别样的风采。
贴心金花——程冬梅
  在支援城南的日子里,程冬梅每天两点一线奔赴在城南镇创业小区,发生的点滴小事都历历在目,爬楼摸排人口、送菜送药上门等等。有一次值班,住在4栋301的八十多岁的老人,需要上门送药。上门询问老人时,老人颤颤巍巍地递出一张一百块钱和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他需要的药品及门牌号。拿到药后老爷爷一直招手表示感谢:“谢谢你啊,小姑娘!”听到这话,程冬梅顿时眼泪在眼眶打转,这场疫情,让她明白了生命的意义!
耐心金花——吴春玲
  吴春玲每天的工作可以用“三动”来总结,第一就是忙于“动腿”,配合其他志愿者一道,采取“扫楼”的方式,逐户走访、排查、登记,挨家挨户摸清了住户的基本情况,做到了底数清楚,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第二就是勤于“动笔”,将收集到的群众诉求,详细记录在为民服务登记表上,根据职责分工分配到人,逐一解决,做到当日清零,及时解决住户需求。第三就是善于“动嘴”,对少数不遵守足不出户要求的小区住户,她耐下性子,温柔细致地宣讲当前疫情形势、防控政策、管控要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住户主动配合居家隔离工作。
  小区内有五位透析病人,每隔一天就得出去透析一次,为了更好实现点对点闭环接送方式安排治疗,她主动对接医院,对接病人,对接爱心司机,保障就医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