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小记者园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我的航天梦

小记者 李光皓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3月29日    来源:皖西日报

  小时候,我爱仰望繁星璀璨的夜空。当天上的星星向我眨眼睛时,当我背诵“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时,当妈妈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时,我就在想:太空到底是什么样的?宇宙里真的有外星人吗?月球上真的住着嫦娥吗?吴刚真的在砍桂树吗?在一个个疑问中,一粒梦的种子也在心底悄悄发芽。
  等到再长大一点儿,我从书本和纪录片中知道,宇宙浩瀚无垠。我多想成为一名航天员,去太空遨游,去看看美丽的土星环和浪漫的星云。记得有一次,爸爸问起我的梦想,我响亮地回答“宇航员”!爸爸说,他们那代人,很多人小时候的梦想也是成为一名宇航员或者科学家,可是最终他们都成了一名平凡的老师、普通的工人、基层的公务员。他说,他们有梦想,却没有如今的条件,没有浩瀚的知识来源,没有炫酷的科技场馆,没有老师的指导帮助,没有这些,等于没有让种子可以发芽的土壤、阳光和水源。可是你看,从你出生到现在的这些年,我们的国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科技水平不断腾飞,我相信只要肯努力,你们这代人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爸爸的一番话,让我鼓足了信心,也让我的航天梦多了一个奋斗的意义,那就是“筑梦星辰,强国有我”。我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航天书籍,从网上查阅航天信息,了解得越多,我对宇宙的敬畏、对航天的憧憬就愈加强烈。
  二战以后,美国和前苏联在航天技术方面几乎处于垄断地位,而那时的中国,连飞船都没发射过。“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这是经历无数困难,最终回到祖国怀抱的航天之父钱学森爷爷说的话。钱爷爷掷地有声的话语,犹如炸弹一般,炸出了中国人对航天的渴望。不服输的中国人,以坚毅的步伐和惊人的速度,向浩瀚太空挺进。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卫星基地起飞。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2008年“神舟七号”再次带着全国人民的心飞向了太空。2011年“神舟八号”无人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空间交会对接,并以组合体方式成功实现在轨运行为举世所瞩目。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次飞翔都牵动着炎黄子孙的心。从“嫦娥”登月到“玉兔”安家,从“北斗”组网到“祝融”巡火……再到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无不彰显着我们国家强大的科技实力。
  还记得观看了神舟十三号起飞的视频,那场景至今使我震撼不已,“……三,二,一”,瞬间,载人飞船发动机喷射出炽热的烈焰,烧灼着,在天空中燃烧出一幅无比壮观的画面,然后火箭分离,飞船越来越远,直至遥不可见……那一簇“筑梦星辰,强国有我”的火苗又在我的眼前陡然升起。
  不仅仅是航天英雄,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一百年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正是他们的接续奋斗,才有了我们的新中国,才有了我们的新时代,才有了我们的幸福生活。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将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自己的言行,努力学习,增长本领,成为强国少年。当有一天,梦想之花在宇宙中绽放,“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句话也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
       指导老师 李延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