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瞄准休闲度假 助力乡村振兴
霍山全域旅游再出发
伍连成 王甫胜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2年02月22日 来源:皖西日报
近两年来,霍山县始终聚焦“全域共建、共融、共享”目标,紧扣乡村振兴主题,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全力打造长三角康养旅游休闲度假新居地。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该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形成了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格局。 推动全域共建,全景化品质有效提升。两年来整合资金用于全域旅游发展累计达15亿元。编制了《霍山县“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构建起“一环、两核、三组团”的全域旅游发展总体格局,打造核心景区景点,以点带面,以点串线连环,推动全域差异化品质化发展。 持续打造大别山国家风景道,并延伸构建“霍山最美旅游环线”,精品化全域旅游的主动脉,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功能。以陡沙河温泉小镇为核心,带动船舱花海景区和周边乡村旅游集聚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辐射带动铜锣寨景区和太平畈石斛小镇。目前,温泉小镇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温泉中心、水世界、中医馆、各类风情客栈和非遗传承街等项目相继运营,陡沙河温泉旅游度假区已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 同时以佛子岭坝下休闲区为核心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辐射带动六万情峡、大峡谷漂流、大别山红色军旅小镇。迎驾春风美酒小镇、大别山地质文化村、卧龙滩沙滩公园等项目不断丰富度假区的休闲度假功能。 围绕大别山主峰景区,将主峰所在地三个乡镇打造成以山地运动、户外探险、森林康养为主题的旅游板块;依托月亮湾作家村、仙人冲画家村、屋脊山摄影家村,打造“三家村”研学旅游、文化旅游板块;依托大沙埂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符桥景区、观音岩油茶基地,打造生态农业、乡村休闲为主题的旅游板块。 促进全业共融,全域化产业深度融合。发挥“红、绿、古、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N”新业态。充分挖掘汉文化、三线文化、红色文化,融合“非遗”传承,推出“三家村”文创部落。开展全县红色旅游总体策划,安徽大别山红色区域中心纪念馆、磨子潭皮旅中原突围纪念馆等一批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相继建成为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阵地。 突出茶乡、药乡、竹乡等特色,开发石斛小镇、抱儿钟秀黄茶园、大别山第一竹海等一批集观光农业、休闲体验、亲子研学为一体的农旅项目。依托但家庙万亩油茶骑行基地,举办了两届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开辟大别山茶马古道,举办了首届长三角全民健身登山大会暨大别山茶马古道徒步越野挑战赛;崇山瀚海精英训练营打造独具大别山特色的团建、户外拓展体育旅游项目。 实现全民共享,全域化红利惠及民生。制度保障,扶持旅游业发展。树牢全域旅游“一号富民工程”的理念,出台了《霍山县扶持旅游业发展奖励办法》《霍山县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提振旅游消费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大力扶持旅游企业以及乡村旅游的发展。 “四级联建”,创建乡村旅游品牌。结合乡村振兴,有计划分年度培育创建乡村旅游重点镇、村和示范点。金竹坪村、堆谷山村成功创建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省级特色旅游名村,太阳乡成功创建为省级特色旅游名镇,同时创建了省(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10个。实施农家乐、民宿品质提升工程,打造“大别山人家”乡村旅游品牌。 全域营销,持续提升知名度。举办首届霍山县乡村自驾游大会、四季摄影大赛等乡村旅游活动,举办中国霍山养生药膳美食旅游文化节,培育“本草霍膳”药膳品牌。 全民参与,乡村旅游更兴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霍山优越的生态宜居环境成为合肥、武汉、皖北以及长三角城市群游客乡村休闲旅居热选之地。以打造长三角康养旅游休闲度假新居地为目标,广大群众积极创办民宿、农家乐、特产超市,或以资产入股和后备箱工程等形式参与发展乡村旅游,两年来,共有3000余户万余人直接或间接参与分享旅游发展红利,人均增收10000余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