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专栏·公告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补齐现实短板 补强发展基础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高大连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12月16日    来源:皖西日报

  为紧盯乡村振兴目标要求,大力提升槐树湾乡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补齐现实短板、补强发展基础,真正做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走访调研谈点个人看法。
  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问题思考
  (一)发展现状与实施基础。槐树湾乡工业底子薄,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偏弱,部分村居产业发展思路不清晰,集体经济缺乏主导支柱产业,农副产品加工、商贸、流通等环节短板突出,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开发。少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乡村产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门路偏少,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
  (二)规划引领与实现路径。乡党委、政府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规划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原有的脱贫攻坚规划,缺乏有效的整合、优化和重构,导致工作中出现顾此失彼、头重脚轻等现象,有效衔接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路径缺乏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对策建议
  (一)做好理论衔接,为乡村振兴提供思想基础。一是深刻把握党领导“三农”工作的新思想、新方略,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乡村振兴战略精神实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支撑和思想基础。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广泛动员干部群众,坚持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相统一,做好乡“三农”工作的“十四五”规划,发挥群众首创精神,集众智,聚民心,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民意基础和智力保障。三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平安乡村建设,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积极推动乡村法治建设,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内核,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新时代公民道德约束力,优化“一约四会”,提升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参与度,加强村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做好规划衔接,为乡村振兴提供实现路径。一是清晰明确地制定符合实际的过渡期举措,将脱贫后待完成的任务、工程、项目等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或实施方案,强化接续支持,发挥长效作用。二是衔接好各专项和行业规划,以我乡“十四五”规划为统领,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
  (三)做好发展衔接,为乡村振兴提供实践支撑。一是保持产业发展力度不减,将产业发展重心转向县域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不遗余力保障粮食生产能力,强化板栗、蚕桑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链、价值链,推动农业品牌化;培育一批龙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扶持力度,推动村民与集体同步增收,努力实现兴业、富民、强乡的目标。二是通过“内育”与“外引”相结合,培养乡土人才,引进懂科技、懂管理、懂市场、懂法律的现代化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三是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深化农村“三变”改革等重点农村改革,有效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着力摸清家底子,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作者系金寨县槐树湾乡党委副书记、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