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好大自然的甜蜜馈赠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1年11月23日 来源:皖西日报
(上接一版) 为了强化果林生产防灾减灾数字化服务,省气象部门还开展了林果生产数据与气象数据的融合应用,研发评定金寨猕猴桃等花期预报、主要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油桃需冷量预报等气象指标。已连续三年提前15日准确预报油桃始花期,为果林花期管理提供了精准气象依据;制作油桃需冷量预报,为设施覆膜提供科学量化依据,受到地方水果产业协会、桃产业办、专业合作社和桃农的好评;针对“江淮果岭”果树生育期农业气象灾害,探索气候影响绿色保险服务,联合保险公司实施天气指数保险,增强果农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每逢脆桃膨大干旱缺水期,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改善土壤墒情,增加脆桃产量,亩产均增2600元,年产增收5亿元,受到地方政府和果农充分肯定。 联动共建 绿色品牌彰显无穷“魅力” “准确监测、预报林果产区的气象信息,是林果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得益于智慧气象的助力,江淮果岭一派生机盎然,正朝着生态果岭、品牌果岭、智慧果岭、富民果岭迈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也越走越宽。”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市“一谷一带”办副主任赖红梅说。据市农业农村部门统计,我市水果总种植面积33.37万亩,产量42.57万吨,一产产值26.93亿元。 累累硕果离不开省市气象部门的一路“护航”和精心“浇灌”,近年来,省气象局党组高度重视六安市“江淮果岭”气象保障服务工作,省农网中心领导多次到六安调研指导此项工作,积极推进“数字果林”智慧气象服务试点工作,创新林果全产业链数字化应用,做深做细智慧数字气象服务,并依托农业生态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组建了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技术创新团队,加强同安徽大学、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林果产业科研与业务服务。下一步将围绕林果气象灾害影响指标、病虫害气象发生等级预报模型、品质提升等领域加强联合攻关,建立更为完善的林果气象服务技术体系;开展林果天气指数保险气象服务,为龙头企业、合作社、果农防范气象灾害提供保障服务。 为了助力乡村振兴,帮助农民实现稳步增收,我市气象部门还积极构建联动集约渠道,开展气候好产品登记与溯源,积极争取筹措各项资金建立六安脆桃、金寨猕猴桃等气候品质评价研究基地,安装实景观测仪、气象观测等气象物联网设备,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金寨县猕猴桃各生育期内适宜气象指标范围》等气象指标,构建对应指数模型。建立气象服务对象数据库,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全面提升气象为农服务综合能力。 与此同时,着眼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着力提升“江淮果岭”绿色果品品牌影响力。选择部分果品进驻“聚农e购”电商平台,开展果品线上销售,利用省农网中心“爱农帮”公益帮扶平台,助力果品线下销售。利用电视天气预报、气象电子显示屏、网站等媒体,加强六安市“江淮果岭”生态区的宣传与推广,进一步提高绿色产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下一步,市气象部门还将结合全市农业生产实际,进一步深化气象为农服务内涵,提升服务能力,为我市农业增收、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采访中,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陆太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