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关于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一些思考
皖西日报
作者:陈乃兵
新闻 时间:2021年10月22日 来源:皖西日报
陈乃兵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通过合法的形式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下面,结合金寨县白塔畈镇近年来在土地流转方面的些许探索,就如何盘活农村土地要素谈谈一些想法。 一、主要概况及发展优势 白塔畈镇位于金寨县东北部,辖11个村、1个街道,233个村民小组,1.1万户,4.1万人,全镇总面积114平方公里,集山区、岗区、畈区为一体,210省道、合武高速公路、宁西铁路和建设中的S366合六南通道穿境而过,是全县的“东大门”。主导产业为农业,是全县主要的粮食、板栗、油茶大镇,素有“金寨粮仓”、“油茶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全镇上下树立了抓农业产业化发展,促乡村振兴的工作目标,积极引导土地、政策、资源、区位等生产要素向农业产业倾斜,形成了土地流转规模化,农业产业现代化的整体工作格局。 二、当前部分农村地区土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劳动力的流失,“耕无其人”成困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当下农村大多数青年劳动力都更愿意前往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寻找就业机会,而留在农村的大多数都是老年同志和留守妇女、儿童。加之农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造成部分青年已不再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村情感,造成更多的人才流失。这导致现在很多农村地区的田地有大量抛荒、闲置的现象。 2、风险收益的博弈,“望耕却步”难突破。近年来伴随着极端恶劣天气的天数增多,诸如干旱、洪涝灾害等,加之去年发生的疫情影响,农户面临的各种种植风险也在增加。同时随着相关的机械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的上升,种田收益逐年降低,进一步减弱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地抛荒、闲置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三、盘活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新模式 为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效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进一步释放土地活力,白塔畈镇于2019年5月在刘冲村、大岗村、楼冲村等几个基础较好的村探索实施土地流转新模式,即以村创福发展有限公司为中转轴,将群众手中的土地以一定价格集中流转到村创福公司,村创福公司再以适当的价格对外流转给有资质的农业经营公司或种植大户。截至目前,白塔畈镇通过此种方式已成功流转3万余亩。 这样的土地流转新模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积极意义。 一是变“单个转”为“一体推”,避免“挑肥拣瘦”。以往种粮大户流转农户的田地主要以方便耕种、土质优良的地块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那些位置偏僻,耕种机器不方便进入的地块对外流转不出去。现在通过创新流转方式,将群众手中的不易土地全部统一流转至村创福公司,由村创福公司劝说经营大户以低于市场价将其流转过来,并允诺经营大户在保证土地属性的情况下自行经营发展。 二是变“分散单”为“集中订”,做足“最大增量”。以往白塔畈镇村级集体经济来源方式匮乏单一,主要以村光伏发电为主,整体收入较为低下。镇党委、政府为全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动足脑筋,下足功夫。此种流转新模式是将从群众手中集中收回的土地,在收回价格的基础上加收一定比例的协调服务费,允诺经营户在其与农户发生矛盾时,将积极从中协调,为其提供一个稳定的经营环境。据有效统计,截止到2020年底,通过此种方式为每个村均带来了3-5万元不等的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最大变量”转化为“最大增量”。 三是变“大风险”为“小隐患”保障“切身利益”。其实在农村地区经营农业面临着一定的风险,这风险主要来源于自然灾害和市场环境,尤其是缺乏资质的经营大户在遇到自然灾害时往往无力以对,这时经营大户往往都会少给或者不给群众租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群众的土地租金带来了隐患,也给基层治理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为最大程度减少这种风险隐患,通过此种流转新模式,将群众的切身利益切实抓在村委会手里,全力保障农民经济利益。 四、关于进一步盘活农村土地资源的几点思考 乡村振兴发展,主要还是要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几方面做足文章,其中“产业兴旺”为灵魂,而在乡村地区,围绕土地这一稀缺资源发展产业也不失为一种良性发展思路。 一是进一步深挖资源潜力。继续做好“土地”文章,深挖资源潜力,大力推进新增耕地及低产林改造工作,想方设法做大土地这个“蛋糕”。基层党委、政府要充分利用政策、资金、项目加大在农村土地方面的持续投入,利用新增耕地提高量的积累,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质”的跃升。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土地资源要素方面的领导,以村民自治为基础,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土地规模经营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进一步拓展利用方向。当前受政策所限,土地流转仅用于农业发展方面而在其他方面仍受较大限制,不利于产业融合发展。未来乡村产业兴旺必定是基于农业产业化的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做好多业态融合就必须放宽土地控制标准,避免土地利用方向上的“一刀切”,最大程度释放土地资源活力。另一方面,面对不同的土地利用模式,设定不同的土地流转价格,根据市场需要和土地利用方向设定土地流转价格,真正让市场决定生产要素配置。 三是进一步提高资源价值。坚持以提高产业结构转变促土地利用结构转变。大力度招商引资,招揽一批龙头企业,发展观光、采摘等现代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排灌、控肥、通达等要素条件,提高土地资源价值。乡镇农技、国土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加大公共服务投入,使乡镇基层组织成为农民土地流转服务的领路人。 四是进一步提升技能水平。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政策,加大对种植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训力度,创新培训内容,让流转大户学到更多的农业新技术,提高科学种田水平,提高农业风险应对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业、爱农民的新型农民,鼓励引导农村大学生、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等返乡投资创办新型农业,通过回流资金、劳动力就近转移,促进农村经济良性循环。 (作者系白塔畈镇人民政府镇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