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专栏·纵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创新引领 破浪前行

——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纪实江婷婷 本报记者 储勇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8月27日    来源:皖西日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年来,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抢抓发展机遇,主动创新求变,破解要素制约,加快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今年1-7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0.7%,技改投资同比增长63.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9.3%。
  转变发展观念,思想“破冰”助推发展提速
  近年来,该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强化主责主业意识,全区上下坚定不移聚焦“工业强市主阵地、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功能定位,坚定不移贯彻“三融合三为主”工作思路,牢固树立“投资为纲、项目为王,产业投资是纲中之纲、产业项目是王中之王”理念,一心一意抓经济、抓工业、抓招商、抓项目,持续推动形成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投资年均增速持续保持两位数高位增长,园区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今年1-7月,全区累计完成税收收入15亿元,其中工业税收收入同比增长32.3%。规上工业企业中,12家工业企业实现纳税超千万元,64家工业企业纳税百万元以上,55家工业企业纳税增长30%以上;1134家规下工业企业累计实现税收16953万元,同比增长106.4%,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势头强劲。
  坚持对内挖潜,推动现有企业“老树发新干”
  该区持之以恒下好创新“先手棋”,进一步强化技术改造、科技创新、数字赋能,推动现有企业优化存量、扩大增量。向技改要效益。近年来累计实施技改项目198个、新增投资199.6亿元,助推现有企业实现“原地倍增”,累计新增年产值110.6亿元。中财管道从一期扩大到四期,目前总产值可达40亿元、年纳税2亿元;华润雪花啤酒产能由12万吨提高到40万吨,企业还将继续加大技改投入,力争产能提高到60万吨。向科技要动力。企业研发投入连续3年保持12%以上高增长;园区万人发明拥有量100件以上,稳居全市第一;打造省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30余家;“两新”企业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占全市总数量近四分之一;打造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9家。向数字要效率。区内拥有省级智能化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0个。在全市率先启动“5G+工业互联网”项目,为企业量身定制应用改造实施方案,14家企业先后实施示范试点,瀚海新材料5G数字工厂入选全省首批5G创新十大应用。通过5G赋能,促使企业运营成本下降20%,带动产能提升10%,企业发展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实施资本驱动,用市场手段助力产业升级
  该区注重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和平台思维,充分发挥国有平台、风险投资、私募股权等投资力量,为园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做强国有投融资平台。财政出资5亿元做大平台公司规模,组建东都创业投资公司开展股权投资业务,设立东城资产运营管理公司开展资产运营业务,增强政府平台融资“造血”能力。近年来,平台公司累计为区内重大项目落地提供资金保障14.54亿元。同时加强与省创谷、深创投等有实力的基金公司合作,联合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总资金规模达2.6亿元。今年上半年,在市产投带动下,与省创谷资本合作引入了上市公司立方数科,打破园区自2002年以来无新增上市公司的局面。探索市场化运作产业园。通过政府推动、社会资本投资,打造集建设、招商、运营、管理、服务“一体化”的市场化产业园。目前六安电商产业园、名家汇光电产业园、富春网营物联运营中心、宜佳汇产业园、红达科创产业园、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园等6家近70万平方米产业园已初具规模,100多家关联性企业先后入驻,建成后预计带动投资30亿元,新增年产值过50亿元、税收近2亿元。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出台企业上市挂牌奖励办法,为企业提供精细化、专业化、对话式服务,帮助企业精准快速报会上市。目前,该区有上市公司1家,上市辅导备案企业1家,“新三板”等挂牌企业30家;星星服装转板IPO、江淮永达机械股改、海洋羽毛和渠道网络股权融资等工作加快推进,五粮泰生物即将进入上市在审环节。今年已累计为区内235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17.79亿元。
  突出招大引强,主攻“双招双引”一号工程
  聚力夯实工业主阵地。突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产业链条为主攻路线,坚定不移抓大项目、好项目,为园区经济结构转型和提质增效注入源头动力。近年来,落地主导产业链项目23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5个、5亿元以上项目42个;今年以来招引新项目23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工业项目占比90%以上,立方数科、晖煌科技等一批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快速落地,园区“131+2”主导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积极培育本土企业“领头羊”。聚焦上市公司,充分挖掘其定增募投或扩张项目。成功举办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企业家座谈会,与上海松江经开区签署战略合作,引进了宜佳汇产业园、五粮泰二期等一批有望冲刺“科创板”挂牌企业投资项目,正在洽谈长江精工、东旭光电等一批上市企业投资项目,充实区内上市后备企业资源。主动融入合肥产业链。今年上半年,在园区土地指标极为紧张的情况下,放弃了一批相对传统的制造业项目,拿出宝贵土地资源规划了新型显示项目产业板块,围绕上下游产业链开展针对性招商,成功引进了总投资10亿元的激智科技、5亿元的弘名电子等一批对口项目,目前正在争取总投资40亿元的新型背光显示模组Mini-LED产业链项目落地。
  聚焦提质增效,做好土地节约集约文章
  该区树牢经营园区理念,推动“亩均论英雄”观念落地生根,园区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连续3年下降率8%以上。亮剑存量资源,激发土地活力。密集出台了《低效闲置用地处置的意见》、《土地收储实施细则》、《收储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土地政策,建立多部门协同处置工作机制,梳理更新土地台账,分类施策,持续唤醒“沉睡”资源活力。3年来先后下发限期整改等通知书40余份,约谈企业50家次,累计盘活“僵尸企业”21家2287亩,逾20万平方米闲置厂房重焕生机;消化批而未供土地2293.8亩,清理处置闲置低效土地25宗2215亩,置换引进富申冷机、AI智能洗衣机生产基地、瑞利达新材料、鹏盛新材料、旭辉商务中心等一大批优质项目,新增投资31亿元、年产值可达26亿元,宝利嘉纺织、凯旭服饰、力克机械等实现当年处置、当年投产、当年入规。创新管理模式,推进精准供地。积极落实“增存挂钩”机制,科学合理安排土地供应计划,提前做好项目规划引导和联合审查,全力保障重大项目落地需求。落实差别化供地,对单位产出高的企业给予优先保障,中财管道、工匠超纤、富春网营物流、鹏达纺机等一大批项目在土地供应上跑出了“加速度”,实现新项目快速落地。
  树牢服务意识,持之以恒优化营商环境
  该区始终把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在全区上下营造齐心协力狠抓服务的浓厚氛围,全力构筑高质量发展“硬支撑”。政策配套“软件”细化人性化。牢固树立“以企为本、服务至上”理念,用真心真情服务好企业,做到为企业服务没有“不”字,对企业办事不能有“等”字。持续深化“四送一服”“三重两上”包保联系,今年以来帮助企业解决用工、融资等发展难题240个。在区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全面缩减行政开支,挤出22%的公共预算用于支持企业发展,2020年以来累计兑现奖补资金5.21亿元、落实减税降费资金6亿元,坚决与企业共克时艰、抱团发展。认真承接落实好上级赋权99项,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推行“帮办+代办”制度,稳妥实现“开发区的事在开发区快办”。基础设施“硬件”优化城市化。聚焦区内重点行业发展需求,成功申创3个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为园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配套支持。长江精工获批全省“十四五”首批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聚焦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编制完善园区供电、供热、公交线网专项规划,有效解决了企业用电、出行等难题。目前园区集中供热已通过省验收,建成供热管网约11公里,为区内31家大型工业企业实施稳定供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