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友与《史记成语注评》
本报记者 邱杨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1年08月03日 来源:皖西日报
近日,叶集作家协会会员周月友先生新书《史记成语注评》由岭南出版社出版。《史记成语注评》精选了528则源自《史记》的成语,以讲故事加评注的方式,引导青少年借助成语走进《史记》,了解中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多年来,《史记》伴随着周月友走过了人生的坎坎坷坷。读《史记》,知道了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知道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读出了项羽四面楚歌的绝望,屈原投江的沧桑,西施范蠡的乱世情缘,千金一笑的荒唐可耻,完璧归赵的大快人心。看到了勇敢忠贞的霍去病,刚正不阿的张释知,虚伪贪婪的李斯,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看到了春秋战国的烽火,揭竿而起的陈胜和吴广;看到了勾心斗角的专制官场;看到了焚书坑儒的愚昧和残暴,抗击匈奴的尘土飞扬与悲壮……《史记》更让他积累了大量成语,提高了语文素养,为他从事初中语文教学、撰写博客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如果说祖国的汉语是一座万紫千红的花园,那么成语就是这园地里一簇簇最绚丽灿烂的鲜花。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讲,千古流传的成语,是中华人文素质的维生素,或者简称为‘人文素’”。成语中的相当一部分都是由古代神话传说、寓言故事、谚语俗语、史实逸闻以及诗文语句凝聚演化而来的,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是必须学习的常用语汇。” 周月友说起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问一位散文大家是怎样学作文的,他随口就答:‘记一千条成语’。由此可见成语对作文,对提高语文水平和文化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曹雪芹在写《红楼梦》之前,曾熟读《十三经》、《先秦诸子》、《二十四史》、野史、笔记,还研究过许多杂著,包括碑刻、绘画、音乐、雕刻、医药、建筑、纺织、印染、烹调等方面的资料,研究了佛教典籍。”文章源于积累,厚积而薄发,正是这个道理。“记一千条成语”就是一个很好的积累渠道。 长期的教学生涯,使周月友体会到,成语积累符合中小学生学习心理特征,因为每个成语的后面,一般都含有一个故事或一个典故,学生有兴趣,爱学。成语积累,可以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较为简便、快捷的形式与途径。成语积累,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2002年下学期,因为工作需要,周月友正式告别讲台,从事学校综治和法制宣传教育以及学校图书管理工作和创建活动。以前,在集体办公室里,虽然挤一些,可是很热闹。一到课间,同事们你一言我一语,你说东他道西,笑话多,故事多,很是开心。远离教师办公区,除非工作上的往来,很少来人聊天,周月友说自己成了“孤家寡人”。 平时手头有活还好,一闲下来,时常看着诺大的办公室发呆。为了排解这份孤独与寂寞,周月友把工作之外的时间,全部都用在阅读和写作上,把学校图书室有关古典方面的藏书基本都翻了个遍,《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菜根谭》看得最上心。 女婿为周月友网购了胡三省作注的《资治通鉴》。他用三年时间认认真真读完了这部巨著,做了大量的批注和笔记,渐渐地有了想写点什么的念头。一次在查资料时,偶然搜到了《史记成语集》,当时真得是如获至宝,便下决心编一部《史记成语注评》。 从2008年暑期至2013年暑期这段时间内,前两年,周月友每天坚持编写一篇,然后发表到百度博客,通过和网友的交流再逐篇进行修改,然后以第二稿的形式再发表。2014年至2017年,每年都看一遍改一遍。2018年周月友退休之后,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日志诗草》《史解菜根谭》《史记成语注评》三本集子的编辑定稿上了。2021年4月初,听从文友的建议,周月友做了一次全面的修订,删去一万多字。5月份,最后定稿时,他对照发来的清样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读了一遍,发现很多不足。譬如:有的历史史料重复使用了多次,但一直未找到更好的,也只能将就了;目录的编排没有严格根据音序来分级。另外,还发现了近百处文字和标点符号方面的错误,对此一一做了纠正。 《史记成语注评》通过以讲故事加评注的方式,引导青少年借助成语走进《史记》,走进历史,丰富见识,增长知识,了解中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自觉传承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 周月友,男,63岁,本科毕业。退休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诗词研究会会员,省诗词学会、诗词协会会员,诗人之家委员,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皖西作家协会、叶集作家协会会员。徽风皖韵诗词微刊主编。在报刊和公众号发表诗词、散文、短篇小说、相声、课本剧40多万字。2021年5月出版《史记成语注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