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检察之窗·红土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熊家河畔便衣队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7月29日    来源:皖西日报


  熊家河红军纪念碑 方观男 摄
  杨兆宏

  熊家河位于金寨县全军乡境内。1929年商南立夏节起义创建苏区开始,这里就一直是鄂豫皖苏区的中心地带。红82师、红25军、红28军、红218团经常在这一带活动。至今,熊家河还流传着众多的革命故事,熊家河便衣队的故事便是其中之一。
  1935年初,红28军转战皖西,谋求打开局面,建立游击根据地。但几经奋战,都没有成功。为使武装斗争和群众工作密切结合,中共商南县委从商南游击大队抽调部分人员为骨干,组成7个便衣队。熊家河便衣队队长由县委委员杜立保兼任。
  便衣队是鄂豫皖边区军民独创的革命斗争的组织形式。它是一支游击小分队,不以打仗为主,而是以做群众工作为中心任务,代表执行苏维埃的政纲法令,实际上是党政军三位一体的武装工作队。是红28军在无后方供应保障与敌斗争的情况下,为红军补充兵员、安置伤员、筹款、筹物,成为红军可靠的后方基地。便衣队将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公开斗争与秘密斗争紧密结合,发动群众,分化瓦解敌人,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是扰乱敌后方的第二重要武装。
  在便衣队的建设中,高敬亭要求便衣队在对敌斗争中,实施符合实际的对敌斗争政策和策略,分化敌人营垒,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1935年12月,熊家河便衣队在金刚台南十里歼灭高冲民团,打死匪首余剥皮;在熊家河活捉民团30余名,民团队长黄胖子就地枪决;1936年11月镇压了汤家汇、皂靴河的民团头子。
  便衣队因与群众关系密切,做好了争取瓦解敌人的工作,掌握了熊家河等地“两面政权”,打下了牢固的群众基础,可以随时了解敌情变化,因此在敌人新一次大清剿中,红军部队都把女同志和小孩送到熊家河。
  1936年10月中旬,高敬亭致信中共商南县委,红军准备打回商南老根据地,要求商南县委做好接应准备。商南县委收到红28军来信后,对接应红28军的行动做了认真的研究。县委决定:便衣一队出击东南方向狗迹岭一带;便衣二队出击东面熊家河方向;县委特务队去打汤家汇民团,三个队一齐向外行动,把金刚台周围的敌人引走。
  1936年11月17日,高敬亭率28军244团一营和手枪团主力从麻城平顶山出发,准备到皖西转战商城、立煌县,再进到熊家河老苏区。21日到达泗道河后,高敬亭命令林维先带一、二分队继续运动到皂靴河附近,沿途打掉数个敌人碉堡,来到长江河以南的龙岗山上(现全军村龙岗组),部队休息下来。手枪团隐蔽在山顶上,商南县委特务队和便衣队在四周警戒。高敬亭召集何耀榜、林维先、张泽礼和手枪团各分队的正副队长,在半山腰松树林里开会。高敬亭说:“熊家河是我们的老区,又是鄂东北、豫南通往皖西的交通要道。敌人在这一带搞移民并村后,修了几条封锁线。我们要打掉敌人的炮楼,破除敌人的封锁线。”
  为了实现打掉敌人的炮楼,破除敌人封锁线的目的,1936年11月26日清晨,林维先和商南县委书记张泽礼率领红军便衣队化装成国民党的伤兵队,在熊家河下游的夹河湾处,以伪装喊话战术,首先喊开了敌人位于台沟出口九盘岭下的小岭碉堡,一枪未放,一个班的民团全部被俘。接着,便衣队命令俘虏扛着卸掉枪栓的枪走在前面,如法炮制,不到一天的时间,一连喊开了赵家湾、木鱼山、骆驼山等8处碉堡。最后部队装成十一路某旅的部队,来到杨桃岭。由于碉堡里有个敌人过去吃过张三铁匠(张泽礼)的苦头,所以认出了张三铁匠。在宣传工作无果的情况下,林维先便指挥便衣队用火力压制、人梯攀援、投掷炸弹的方式强行攻下了杨桃岭碉堡。打掉杨桃岭炮楼以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衣队横扫熊家河、汤家汇、麻河、胭脂等地30多个碉堡和60多个“移民并村”的围寨,使根据地的斗争出现了新局面。
  由于正确地执行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采取灵活多变的斗争方式,因此,赤城县委领导下的熊家河等几支便衣队,在1937年春敌人进行的3个月“清剿”中,不仅没有受到损失,反而发展壮大了,一直坚持战斗在金刚台、熊家河一带。直至1937年秋,这支经受三年游击战争严峻考验的便衣队,奉命到湖北黄安七里坪集结,编入新四军四支队,胜利开赴抗日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