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 版:百花园·人在旅途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孤独敬亭山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7月06日    来源:皖西日报


  施崇伟

  好不容易盼来了假期,置身于千里之外隔山隔水的宣城,是冲着敬亭山去的。想去那儿,感受名人名诗的热闹,安享“相看两不厌”的静好。
  果然热闹!景区门口,健康码和门票的检查排成长队,像并不太高的山坡拖的一条长尾。尾巴的移动,比头顶的暖阳还缓慢。不得不放慢急迫心情,听着队列里人们谈笑与孩子嬉戏的声音。腔调并不五湖四海,空气里最浓厚还是本地口音。前前后后的人,多是手持身份证。本地人,有持证免费的福利。
  我前面是一大家人,有老有小。初来乍到,好奇敬亭山的身世,便向不老不小的中年人询问:“你们常来敬亭山?”“周末来。不要门票,空气好,看看花,爬爬山,挺好的。”“李白当年住在敬亭山吗?”他给出一个诧异神色,没回答我,就被要吃烤肠的儿子拉到路边小摊。接连又问了几个人关于李白、谢眺的话题,都没得到答案。我好意外:本地人,并不太了解这两位来客。心里不由一阵难过:游人如织,热热闹闹,他们似乎并不太懂敬亭山,这会不会让那些题满诗行的山石伤感呢?
  我沉闷地低头行走,渐觉身边少了喧闹。原来,由于不熟路,我和夫人竟步入了一条幽径。
  避开了拥挤与喧闹,我们沿小径往山上攀去。这条路上游人稀少,而满目清翠却挤了过来;举目远眺,古树苍劲,竹海生涛;一路上,林壑幽深,泉水淙淙。突然有几只鸟从幽深的林中扑腾而起,掠过林间,飞出我追随的视线,渐渐不见踪迹。天,蓝得像一片海,有几朵闲逛的白云。我真担心,那些鸟是不是坠入“海”中,我宁愿相信它们只是藏进云朵的后面。在一块石头坐下歇歇,却发现连云已被湖水淹没。辽阔的长空,空旷得只剩下孤独的阳光;四野静寂,连风也蹑手蹑脚。我和夫人对这份静谧心领神会,我们默默,像广教寺的对望千年的双塔,像石涛画中的浮云与枯木。
  径旁一块青石,石上有一道发问:“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这是陈毅题写的诗行。李谢诗魂今在否?我在山中寻找。登临“太白独坐楼”,李白飘然若仙神采奕奕端坐正厅,我在他的眉目间探寻诗人当年的心境。李白一生都不走运,穷困潦倒但精神可嘉、从不颓废,他闲游祖国大美江山,并数次来到敬亭山,留下了千古绝唱《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想要表达的到底是坎坷、落魄、忧心还是风雨彩虹,也许永远无人能解,这正是诗人的孤独。
  要问访另一位诗人谢眺,还得攀上更高的孤山。当我手指云端,爬山累了的太太直摆手说:“太高了,我不去了。”上山的石径,只有我一个孤影。天际阁上,寂寂无人。脚下木梯“吱吱嘎嘎”,楼台上谢眺塑像落满灰尘。1500多年前宣城太守任上的谢朓,为百姓生计劳碌,为敬亭山风光歌吟,开创了山水诗的新风,而今却落寞在山头。
  我站在最高峰的阁楼之上,凝视着天空充溢的空气。那满山的青翠,点缀着朱檐飞丹的亭阁画舫,还原了江南诗山的人文风貌。远处,水阳江澄静如练环合山城,南漪湖渔帆点点,闪隐其间。突然,山岚腾起一缕缕轻烟,如灵魂的翅膀,在我瞳影里弥漫。眼里的云波,或动或不动,那份高傲,没人能驱使。我目光里泪液有些湿漉,阳光投射出的阴影,像在抚摸先人的血脉。清风无声无息,抚慰我的疲倦,也吹散我的欲望。我渐渐感觉,我在一座山的怀抱里,山己不是山,我也不是我。
  我似与山融为一体,像是宁静地拥抱我的孤独: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