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26 版:特刊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深化教育改革 聚焦铸魂育人

本报记者 张玉 毛婧婧/文 本报记者 陈力 张玉/图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7月01日    来源:皖西日报



  金寨县希望小学老师使用学习“平板”给学生们讲题。   
  金寨县希望小学老师余淦在上课。
  2018年,“希望老人”周火生第100次赴金寨县希望小学助学。(资料图片)   
  校园社团。(资料图片)
  校园优质课展示。    (资料图片) 
  金寨县希望小学学生吃着营养餐。
  金寨县希望小学校园。

  1989年,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青基会”)发起建立希望工程,成为我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的基金。1990年初,青基会捐款4万元,省、县、镇配套资金,1990年5月19日,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金寨县希望小学在六安市金寨县南溪镇正式落成。
  金寨县希望小学建成后,学生们从原来破旧的“祠堂”学校搬到了崭新的两层楼校舍,学校因此也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爱心”涌向这里,在希望工程和周火生等一批又一批爱心人士的帮助下,这里的贫困儿童得以继续接受教育,改变了命运,他们完成学业,成人成才,反哺社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30多年来,我市对教育民生工程越来越重视,陆续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惠民政策,为适龄儿童铺就了一条希望之路。
“希望工程”带来希望
  6月4日,记者来到金寨县希望小学,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教学楼上的“爱心楼”三个字,朗朗读书声从教室里传来,学生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读书学习。
  1990年建造的两层教学楼还留有一部分矗立在校园的一旁,和种植于“祠堂”学校时期的松柏树一起,见证着学校的变迁。
  如今,金寨县希望小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层小楼变成五层“爱心楼”,陆续又扩建了综合楼、学生宿舍、教师周转房。2016年,金寨县政府投资四千万元,新建了金寨县希望小学南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5291平方米,运动场面积14000平方米,设有小型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和100米标准直跑道、200米环形跑道。现在的金寨县希望小学有学生近2000人,教职工近百人,已然成为一所现代化学校。学校不负这么多人的关注,努力办学,一系列荣誉也接踵而来,金寨县希望小学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示范学校”、“模范希望小学”、“安徽省家长名校”等。
  “数位要对齐,来看第二题,57减19……”上午10点,一年级一班的数学课上,余淦老师正在熟练地使用“班班通”教学。今年已经57岁的余淦是金寨县希望小学的元老级老师,他总说要与时俱进,多年来,不断向年轻老师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破旧漏雨的教室到现在使用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余淦亲身经历这30多年的变化。
  六年级一班,青年老师王娅璇在使用智慧课堂上的学习“平板”辅导学生们做题。对于年轻老师来说,她更喜欢这种教学方式。课堂上,学生张煜熟练地打开学习“平板”,联网,开始做题。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也更喜欢这种新颖的方式上课。就在去年秋学期,随着金寨县加快智慧学校建设力度,金寨县希望小学四个教室实现了“智慧课堂”。
  中午放学铃声响起,学生们有序来到食堂,享用着美味的营养餐。四菜一汤一饭,大家吃得津津有味,这样一顿丰富的饭菜学生自己只需花2元。“现在学校的孩子太幸福了,义务教育阶段学费减免,教室有空调,冬不冷夏不热,条件好多了,今年有个企业还给每个教室安上了护眼灯,中午学生在学校还能吃丰富的营养餐。”学校副校长廖桂林谈起变化向记者感叹。不仅如此,现在学校还开设了美术、音乐、体育、计算机、科学探究、心语、少先队活动等功能室,各功能室设备齐全。各项活动开展地有声有色,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以前,希望工程是让农村的贫困儿童有学上;现在,项目关注更多的是如何让孩子上好学,享受更多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廖桂林说。
  而30年多来,从全面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任务,到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两免一补”,再到脱贫攻坚中保障义务教育在内的“两不愁三保障”……教育政策不断完善,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加大教育民生投入
  现如今,全市其他学校的孩子们和金寨县希望小学的学生们一样,幸福地享受着党和政府及社会各方关爱。新建各类学校功能完善,教室宽敞明亮,现代化教学设备一应俱全,校园社团活动丰富多彩。
  “十三五”时期,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及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一大批新建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教育的春风吹进千家万户。据悉,2016年至2020年,全市教育经费投入总计达到493.86亿元,2019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
  “十三五”期间,我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83所,主城区公办幼儿园从3所增至28所。2019年起又在主城区新布点规划了40所幼儿园并按序时进度推进建设。我市还实施了城区义务段公办学校建设两个三年行动计划,清水河学校等22所中小学校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2018年又重新修订了城区学校布局规划,启动了14所义务段公办学校建设工作,2020年秋学期已全部或部分投入使用。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新建了六安一中东校区、六安二中河西校区、毛坦厂中学东部新城校区、霍山中学、霍邱一中、安师大叶集附属中学等6所普通高中,启动了六安一中南校区扩建项目。
  我市累计完成“全面改薄”、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等项目4000余个。全市中小学宽带接入比例和校园网建有率达到100%。2019年,实现贫困地区教学点智慧课堂全覆盖,2020年773所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工作全部完成,提前两年完成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所有公办中小学智慧课堂实现全覆盖。
  我市通过精准实施教育资助政策,累计拨付落实37.1亿余元资金,用于学生资助和义务段“两免一补”政策保障,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金寨县、霍邱县等五个试点县区980余所学校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学生约27万人,实施学校和受益学生覆盖率均为100%。我市在全省首创“小伙房”备案制,成功做法和经验先后被国家级、省级媒体多次报道。
有序推进教育改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十三五”以来,我市积极探索、稳步推进教师职称改革和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全市交流轮岗中小学教师近一万六千人次,推动了县域内城乡师资合理流动。落实了乡村连续任教达25年和30年的教师中高级职称评聘不占岗位结构比例的政策,有效解决评聘难题。
  深化教育教学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大力推进阳光招生,义务教育阶段落实了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中考实现了网上统一阅卷、统一评卷、统一填报志愿、统一录取,普通高中招生坚持定向分配,教育评价导向更注重公平。深化办学模式改革。鼓励名校办分校、强校帮弱校、老校带新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仅城区目前已办成城北小学、人民路小学、解放路小学等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集团;皋城中学、皖西中学初中部与其他中小学校顺利实现合作共建,联合办学,充分发挥了优质教育资源引领带动作用。
  我市坚持开展师德师风、违规办学从教行为和校外培训机构等专项整治行动,取缔违规校外培训机构279家。特殊群体关爱体系更加完善。坚持随迁子女就学政策,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现了“零障碍”;建立了覆盖全市所有农村中小学校和部分幼儿园的农村留守儿童之家,近30万农村留守儿童实现了校内有监管、课余有去处;大力开展控辍保学,义务段辍学率为零;全面实施特教送教上门服务,年均送教一千余次。
  2020年6月,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工作座谈会,规划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发展任务和发展路径等大事,翻开了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六安篇”。
  “十四五”时期,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思路和目标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做好“十三五”总结评估和“十四五”发展规划,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生全面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短板弱项提升,推动各级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为幸福六安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为加快幸福六安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6月4日,金寨县希望小学学生在课堂上。

 本版责任编辑 崔世进 版式设计 李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