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新中国第一坝:
一坝建成淮河安 玉带明珠富山民
本报记者 宋金婷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1年07月01日 来源:皖西日报
本报记者 王丽 摄 说到大坝,我们往往会想到三峡大坝、葛洲坝等等,但是,你知道吗?在美丽的大别山深处,也藏着一座伟大的水电工程。它的知名度,丝毫不弱于今天的三峡大坝,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坝”。它是新中国第一座钢筋混凝土连拱坝、第一台水轮发电机组,是建国初期为治理淮河而建的第一个骨干工程,在新中国水利水电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直到今日,佛子岭水库依然发挥着它无可取代的巨大作用。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霍山县的佛子岭水库,重温新中国第一坝的光辉岁月。 一辈子只为一座坝 盛夏时节,皖西山区的青山披着绿衣,大片大片亮眼的绿不断涌现在视线里,让看惯了城市钢筋水泥的眼睛感到丝丝凉意。沿着几经盘旋的山路,走进素有“新中国第一坝”的美称——佛子岭水库。 远处,群山青黛色,云雾缭绕,清澈透明的库区湖水,像一块碧玉镶嵌在苍翠坚毅的群山之中,给人以清新、温柔、甜蜜的拥抱。“我当时19岁,在上海做纺织工,看到报上登的佛子岭修水库,当时好多人都报名了,我也参加报名了。”今年90岁的治淮亲历者沈福安回想起那段光辉岁月,依然记忆深刻。 1950年7月,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造成严重灾情。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一穷二白,百业待兴,抗美援朝战争也在当年7月开始。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克服一切困难,把治理淮河迅速提上日程。1950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1951年春,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掀起了新中国第一次治淮高潮,佛子岭水库便是早期重点工程之一。 在党的领导下,各方面力量投身到佛子岭水库工程建设中。水库工程由著名水利专家汪胡桢主持建设,同时从全国范围内调集了一大批技术干部、大专院校学生、医务人员、民工等。1952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水利第一师参加了水库建设。从开工到正式竣工,佛子岭水库总投资达3800万元。 干部来了,技术工人来了,高校应届土木系毕业生也来了……一片山中谷地,骤然间建起了大量草房和简易医院、学校、邮局、剧场,佛子岭工地成了大别山中的“新城市”。 “一寸漏水,全坝无用。”当年大会上的誓言,沈福安至今记得清清楚楚,“那时候我们开大会,反复强调的就是质量第一。”在当时一无资料、二无经验的情况下,佛子岭水库的工地上掀起了一股学习技术和学习文化的高潮,工人白天施工、夜里学习,实现技术革新4000多项:分区平行流水作业法、水泥托座夹板、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还发明了锯榫机、垂直打眼机、卧式打眼机、下料机等各种新设备,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技术全面、有经验的技术人员。 从建大坝时的搬运大队、洋灰队、木工队,再到大坝建成后的水工科、检修分厂、运行分厂……19岁的沈福安,吃苦耐劳,聪明好学,一辈子在多个岗位工作过,却从来没有离开过大坝一步,他见证了大坝建成运行的每一步,大坝也见证了他一辈子的人生岁月。 现如今,90岁的沈福安最大的爱好就是每日去大坝附近遛遛弯,吹吹坝上的风,内心安定满足。 一坝建成淮河安 站在佛子岭水库高耸的大坝之上,远远地就可以看到“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八个大字,这是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这八个字,浓缩了修建佛子岭水库的重大意义。 佛子岭水库建设前,连拱坝问世不久,世界上仅美国及阿尔及利亚有成例,国内既没有现成的技术资料,也没有施工经验,甚至连苏联专家也不以为然,建设难度和风险极大。面对艰巨的任务,以汪胡桢为代表的一批技术人员发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克服交通不便、施工机械缺乏等困难,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从1952年1月开工建设到1954年11月竣工,仅用时两年零十个月,便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钢筋混凝土连拱坝,极大地提高了中国水利工程技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威望。 佛子岭水库建设及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许多历史性成就,新中国第一台100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佛子岭水电站1#发电机)、淮河流域第一座水电站(佛子岭水电站)、安徽省第一条110KV输电线路(佛子岭——合肥)…… 佛子岭水库建设时,工地上的学生和技术人员白天工作,夜晚组成学习班,相互交流,学习与水库建设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被称为“佛子岭大学”。“佛子岭大学”这种边工作边学习、相互交流技术知识的方法,培养出一批专业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佛子岭水库完工后,这些技术人员又投身到梅山、响洪甸、磨子潭等水库的建设中,最后分散到全国各地的水利水电建设机构中工作,均成为技术骨干。据统计,“佛子岭大学”走出了以汪胡桢、曹楚生、朱伯芳、谷德振、吴良镛5位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水利专家和优秀的水利工作者,为全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佛子岭水库管理处办公室主任王群国告诉记者,水库建成后,上游的东、西支流上又先后建设了磨子潭、白莲崖水库,形成梯级水库群。建库以来,水库群累计拦截大小洪水248次,年均拦蓄1500立方米/秒以上的洪峰达2次以上。通过与响洪甸水库联合调度,灌溉面积达660万亩,同时承担向合肥、六安等城市供水的重任,每年输水约1.5亿立方米。佛子岭水电站的建成,结束了省会合肥纯粹依靠火力发电供电的历史。佛子岭、磨子潭两座电站至今已累计发电近90亿千瓦时,持续不断地提供绿色环保的清洁能源。“十三五”时期,水库群成功防御了2016年“6·30”大洪水、2018年台风雨、2019年伏秋冬连旱、2020年梅雨期特大洪水,提供灌溉用水58亿立方米、城市用水13亿立方米,综合减灾效益近40亿元。 玉带明珠富山民 不止佛子岭水库,在皖西的万山丛中,镶嵌着一串烟波浩渺、风景秀丽、气势雄伟的“人造湖泊”,这就是著名的大别山区水库群——梅山、龙河口、响洪甸、磨子潭和白莲崖五大水库。它与淠河、史河、杭埠河等干渠连为一体,纵横交错,蜿蜒数百里,犹如玉带明珠。除了佛子岭水库大坝,位于金寨的梅山水库大坝,是当时世界第一连拱高坝;位于舒城的龙河口水库大坝,是当时世界第一人工土石大坝,受到联合国大坝委员会的盛赞。水库泄洪时,发出的隆隆响声,大有万马奔腾之势,腾起的浪花水雾弥漫山谷,在阳光的折射下映出道道彩虹,蔚为壮观。 春日的映山红、夏夜的繁星、秋天的红叶、深冬的白雪,一年四季之中,六大水库总能和大别山的美景相映成趣。从高望下,大片大片的风从耳边擦过,树木尖尖嫩嫩的冠在身边迎风招展,天水茫茫的湖面,一望无际,库旁的各式建筑,隐现在青山绿水之中,恰似仙宫琼阁。整个库区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又仿若一首清新的诗。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稳步推进,山清水秀的风光让库区人民迎来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现如今,新中国第一坝已经成了安徽著名的旅游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特别的历史意义,每年都有大量的游人前往参观,景区以佛子岭水库大坝为核心,囊括卧大佛、大林竹海、九龙寺、六万寨、滨河景观带、睡美人等景点。 “你看,我们这儿的树叶是新鲜嫩绿的,不像城市的叶子是暗绿色的,山里空气清新,树叶都油亮油亮的,很多来旅游的城里人看了都赞叹不已。”水库旁小邵农庄的老板邵秀如在这里已经干了33年了,是水库周边资格最老的农家乐,从1988年便开始营业。她告诉记者,来霍山的游客,就没有不来佛子岭水库看看的,自从嫁到这里来以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开办了农家乐,一开始人不太多,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来水库旅游。“前几年还有外国人来这旅游呢,一到节假日,我这儿包厢、大厅客人都满的,一中午就几十桌。”水库为邵秀如一家带来了好日子。 其实,不止邵秀如一家,每年数万名省内外的游客慕名而来,到风景优美的水库景区观赏美景、品尝地道美食。不少居住在佛子岭水库周边的村民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景区周围开设农家乐、宾馆等,游客络绎不绝,生意兴隆,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以旅游产业的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本版图片、资料除署名外均由佛子岭水库管理处办公室提供) 佛子岭水库在建设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