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苏家埠战役:四十八个日日夜夜
张文娟 本报记者 汪娟
皖西日报
作者:张树
新闻 时间:2021年07月01日 来源:皖西日报
“先头部队与敌交火,佯装不敌退却,引诱敌人进入我军早已设置好的包围圈,先将渡过陡拔河的敌十九旅歼灭,然后第十、第十一师迅速从两翼包抄,切断敌人后路......”走进苏家埠战役纪念馆,正播放着宣传片《四十八个日日夜夜》,讲述着一场“给予全国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命运动以无限兴奋”的大捷。 1932年,敌安徽省主席陈调元部进占皖西,准备继续向鄂豫皖根据地进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同志,审时度势,率军东进,主动出击,开始了浴血奋战的48个日日夜夜,写下军事史上著名的阵地战战例——苏家埠战役。 “尽管当时敌强我弱、敌众我寡,敌我双方力量悬殊较大,但是红四方面军总部经过慎重考虑,还是得出了敌军防区辽阔、兵力分散,淠河一线后方空隙很大等诸多弱点的准确判断,决定东出皖西,寻机歼灭苏家埠等地的敌军。”六安市裕安区史志室副主任张勇说。 在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的准确研判、精心谋划下,徐向前决定通过包围苏家埠、韩摆渡、青山店(今青山乡),再实施打击前来救援的国民党军队这个“围点打援”战术。从3月22日到5月8日,历时48天,总共歼敌3万余人,生俘敌总指挥厉式鼎、副总指挥梁鸿恩和5个旅长、11个团长及营以下官兵1.8万余人;缴获枪支1.6万支、机枪250挺、山炮42门、电台5部,击落飞机1架,开辟了淠河以西的大片苏区,宣告了蒋介石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的第三次“围剿”的失败。 “苏家埠战役是鄂豫皖苏区史无前例的大胜仗,是红四方面军围点打援、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是中国工农红军自建军以来规模最大、缴获最多、代价最小、战果最好的一次空前大捷。”张勇说道,此次战役也创制了红四方面军大兵团作战的经验,为毛泽东军事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篇章,在中国人民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也是围点打援的经典战例,被我国防大学、美国西点军校等多个世界著名军事院校作为经典战例编入教材。 聆听红色故事,走进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光;传承红军精神,探寻故事背后蕴藏着的磅礴力量。今年四月修葺一新重新对外开放的苏家埠战役纪念馆,用一段段声音和图文,带领我们穿越历史长河,一起回顾这段历史的足迹。 纪念馆坐落于横排头风景区,采用清朝中晚期大别山民居特色和徽派风格,分为前、后两个展厅,前厅展示48天大战的战前形势、战略决策和战役经过。后厅用沙盘形式展示三次“打援”的经过及显赫战果。陈列馆向左是代表着48个日夜的48组台阶,拾级而上可见高19.32米的战役纪念碑,寓意着苏家埠战役发生在1932年。 纪念馆前的广场上矗立着该战役的总指挥徐向前元帅的铜像。瞻仰着徐帅目光炯炯运筹帷幄的神情,领略他横刀立马指挥千军冲向敌阵的雄姿,瞩望红军将士在小华山大岗头活捉敌酋厉式鼎的身影,倾听新安会馆广场上苏家埠战役受降仪式的历史回声,让人不禁思考这样的问题:一支装备较差的红军,何以能战胜装备精良的敌人? “取得这场重大的胜利,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得到当地人广大群众全力以赴的支持。”原市委党史办主任鲍劲夫分析说。 苏家埠战役期间,皖西北道区苏维埃专门下达了《为红军东下告群众书》,号召工农群众配合红军行动,打倒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和国民党军阀;六安县委专门成立了“红军招待处”,各区、乡分别成立了“招待站”,具体负责红军的物资供应和战斗支援;六安县三区和五区赤卫队于3月20日夜间,打着灯笼火把,在两河口、老虎头架起了九座毛竹浮桥;活跃在皖西各地的农民协会、少先队、童子团、妇女会等群众组织,集结了担架队、运输队、慰劳队、洗衣队、救护队、侦探队等各种力量,在后方支援着红军作战,形成了全民发动、全员上阵、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 其中著名的女共产党员、当地人心目中的女英雄“汪三姑娘”汪孝芝,发动群众为前线打仗的红军运送粮食和各种物资,动员妇女做军鞋,并率领武装拦截溃败的敌人,同时,挑选许多有志青年参加,送往前线,源源不断地为红军队伍输送兵员。她还领导2000多名农协会员掀起了冇牛岗起义,牵制了大量的地方反动武装,同时,构筑交通壕、盖沟、掩体等工事,迫使守军坐待救援,从而有力地支援了苏家埠战役。 “当时的六霍县委委员汪孝芝带领2000多农协会员举行的冇牛岗起义,有力地支援了红军作战,而五区苏维埃政府组织宣传队展开阵前宣传,这对于瓦解敌军斗志,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鲍劲夫说。 在苏家埠战役纪念馆内,有一个立体视频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呈现的是当时的苏埠人民拿出了自家的米粮支援红军战士的故事,记录着广大人民为了保证苏家埠战役的胜利,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充分印证了“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一伟大真理。 89年过去了,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纪念馆内陈列的一件件历史文物和文献照片,都在诉说着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这些感人至深的红军故事,并不会随着时间的长河被人们遗忘,书写在纸上的历史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也将永远被后人歌颂。 据了解,苏家埠战役纪念馆刚刚完成了大规模的重新布展,目前已经重新对广大游客开放。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省内外干部群众纷纷前来此参观,聆听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激扬奋斗征程。 苏家埠战役纪念馆内景。 张树 摄 红色摇篮孕育绿色新动能 张文娟 背靠青翠密林,面向平湖远山,在裕安区苏家埠镇横排头景区,苏家埠战役纪念馆一如既往地庄严肃穆。 家住市区的陈先生带着读小学的儿子到苏家埠战役纪念馆参观。“带他来了解一下我们党一路走来的历史,让他学习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陈先生笑着说。 “天蓝、地绿、水清、景美”。横排头风景区集红色遗址、千年古刹、水利景观、生态湿地于一体,每一步的风景皆可入画。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王光英盛赞其为“横排仙境”。独一无二的生态优势和丰富的绿色旅游资源,近年来,裕安区锲而不舍地抓好环境保护,依托资源,大力培育、发展和推进各项体育运动的开展,打造运动休闲特色体育产业,擦亮生态体育的“金”字招牌。 作为革命老区,裕安不忘初心,将革命的优良传统延续了下去。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裕安区依据新时代的时代主题,突出体育活动中的红色基因,把体育活动的外在形式与传承革命传统的内在文化相结合,把党史学习和体育项目相结合,把全民健身与爱国教育相结合,积极把体育事业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积极谋划发展生态体育,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
本版资料图片由六安市委史志室提供 苏家埠战役纪念馆航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