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法院在线·红土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红色家史育后人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6月24日    来源:皖西日报

  窦德炎

  我们一家都出生在六安市裕安区西河口乡淠河村的窦家院,爷爷窦光龙生于1884年,迷茫的童年,贫困潦倒的家庭,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爷爷十几岁才读了几年私塾,“五四”运动的兴起,觉醒的中国,追求自己的道路。
  1921年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劳苦大众争自由做主人的初心,激发爷爷热情高涨,奋不顾身地投入到中国革命最需要的地方,做一名地下党的组织工作者,同时把长子窦祖文送到社会进步人士王鼐雄家读私塾,接受共产主义新思想的教育。1932年,时任独山苏维埃秘书的窦光龙在做地下党组织活动时不慎被敌人逮捕,惨遭活埋,壮烈牺牲,年仅48岁。
  窦光龙长子窦祖文(克难),生于1908年,十几岁就接受马列主义思想教育,在三农学院(现六安一中)学习宣传共产主义进步思想。在校当选为学生会主席,发展一大批先进青年。在工作中多受挫折,在革命低潮时期遇到种种困难。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窦克难,意味着能战胜一切困难,来激励自己,获知敌人到处搜捕时又把自己名字改成薛英。窦克难、赵慧媛(克难妻)先后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窦克难任少共六安特委书记,不久调任中共六安中心县委秘书长。1930年1月中共皖西北特临时委员会成立,窦克难当选为常委兼鄂豫皖苏维埃政府东方办事处主任。4月任中共皖西北特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党报委员会书记。6月兼任中共霍山县委书记。
  赵慧媛思想进步,能说会写,有“不栉进士,扫眉才子”之誉,曾先后任少共六安县六区委员、中共霍山县委妇女部长、霍山县委机关报《血花报》主编等职。是年春,窦克难、赵慧媛在革命斗争中结为伉俪。以后俩人共同负责皖西北特区宣传教育工作,先后创办中共六安中心县委机关报《红旗报》、中共皖西北特区委机关报《皖西北日报》和《火花》半月刊、《红旗》季刊、皖西北特区苏维埃政府办的《苏维埃周报》、少共皖西北特委办的《赤色先锋》、中共皖西北特委妇委办的《鲁森堡》周刊等报刊。俩人撰写文稿、编写和审定苏区学校课本,到苏区各小学讲课,帮助建立列宁文化室、列宁小学和群众戏剧团体。他们为党的宣传教育工作,为推动和发展苏区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1931年12月,受张国涛的错误肃反,俩人不幸遇难,年仅23岁(见《中华英烈传》)。
  父亲窦祖春,1931年任西两河口官塘(辖13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积极投入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
  1976年,为了祖国的安危,人民的安宁,保卫祖国是我们热血青年的使命。我义不容辞地放下书包,穿上军装,扛起钢枪,继承祖辈的遗志,初心不变,肩负使命,为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
  祖辈们用宝贵生命换来的今天幸福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我们要珍惜,要居安思危。我也意识到科学技术的落后就意味着要挨打。于是我时常用红色家史的事例教育孩子,要他们接续祖辈们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大女儿窦仁勤读书很努力,2007年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四年刻苦攻读后,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期间写出多篇学术论文发表,获得博士学位后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科学岛工作。
  儿子窦仁峰牢记祖辈初心,刻苦学习,在西河口初中以中考第一名成绩考取六安一中,(这也是大爷窦克难的母校),三年后考入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项全国专业知识竞赛获得奖励,大学毕业考入复旦大学微电子专业研究生,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方面不断研究出新成果,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民族的振兴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辜负党和国家的培养,不辜负先烈的遗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程士华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