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 版:关工天地·卫生保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市人民医院一技术获国家级奖项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6月24日    来源:皖西日报

  本报讯(任萱 记者 宋金婷)近日,六安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六病区副主任王传思等人的研究项目《肛周炎症性疾病(肛周脓肿、肛瘘)术后中西医结合关键技术体系的构建》荣获2020年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本着最大化治愈率的同时,最小化病人痛苦的原则,王传思和团队成员谢贻祥、姚磊、王小龙、王永森、黄鸿武共同发起对肛周炎症性疾病(肛周脓肿、肛瘘)术后中西医结合关键技术体系的构建项目研究,创造性地将VSD应用到肛周脓肿的治疗中,并使用中西医结合方式,对患者术后应用清热燥湿、活血化瘀、祛腐生肌的中药,有效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患者痛苦,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该项目曾于2018年获得六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此次获奖,是对六安市人民医院在肛周炎症性疾病术后治疗关键技术的肯定,不仅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空白,也为后续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社会效益。
  事情起因是这样的,今年38岁的周先生因为肛门部位肿胀疼痛前来就医,经诊断为肛瘘,同时伴有高位肛周脓肿,病情较为严重。肛瘘是指肛周与肛管或直肠相同的慢性瘘管,全名叫肛管直肠瘘,肛周脓肿破溃后形成漏口,致病菌可借机侵入肚周组织及肌间隙,引发化脓性感染,最后表皮破溃形成一条从里到肛周皮肤的管道。为了尽早治疗疾病,普外科六病区为患者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彻底处理内口,打开瘘管,使创面形成开放性创面,通过引流使创面从里向外愈合,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肛周的损伤破坏,保护肛门功能。但是由于周先生伴有高位肛周脓肿,脓肿范围大、侵犯位置深,加上肛门是人体粪便排出的地方,部位特殊,术后创面易受污染,创面愈合相对于清洁部位缓慢,换药如同上刑般疼痛。
  王传思和其团队创造性地将VSD应用到肛周脓肿的治疗中,并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术后应用清热燥湿、活血化瘀、祛腐生肌的中药。
  周先生使用熏洗中药方剂“参黄合剂”后,各种痛苦症状有了明显改善,以前需要2个月左右时间才能愈合,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周先生愈合缩短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同时也避免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痛苦减少,生活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各种术式的不断改良以及新技术的运用,使得肛周脓肿的治疗有了一定进展,对于较为单纯的低位肛周脓肿的治疗进步较大。但是术式的改良也不能更好地解决高位肛周脓肿术中肛周功能保护和术后治愈率不能两全的问题。”王传思说道。“我们未必能做到无创治愈,但我们应该顺应现代外科微创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探讨出更为完善的手术方式,最大化治愈率的同时,最小化病人的痛苦和术后肛门的损伤程度。”于是王传思和其团队成员谢贻祥、姚磊、王小龙、王永森、黄鸿武共同发起对肛周炎症性疾病(肛周脓肿、肛瘘)术后中西医结合关键技术体系的构建项目研究。
  在研究中,王传思提出肛周疾病一般为针刀所伤,术后外治方法是极其重要的环节。中药熏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亦中医学外治法的一个重要方法。适用于肛门直肠疾病急性发作期、局部肿痛及肛门直肠疾病术后等。肛瘘术后釆用中药熏洗坐浴,先熏后洗,既可以清洁创面,减少分泌物,又可借药力和热力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以减轻患者病痛,湿润蒸腾的热气可使肛门括约肌松弛、皮肤温度升高、毛孔开放,微小血管扩张,血液和淋巴循环加快,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容易被创面组织吸收,防止创面感染、水肿、软化瘢痕,从而发挥最佳治疗效应。